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假借申遗之名伤了鼓浪屿风情

2013年08月14日 08:28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莫假申遗之名伤鼓浪屿风情

鼓浪屿为申遗,整顿家庭旅馆,根据相关规定,在400个家庭旅馆中,一半左右将领不到执照或在执照期满不得续租,至少1亿~2亿元民资将打水漂。(8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

鼓浪屿的家庭旅馆是在旅游市场的刚性需求下自发形成的。政府也曾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不仅盘活当地资源,给上千幢老别墅带来修缮利用的机会,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价廉物美的住宿环境,且增加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点,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当地政府为了“申遗”,出台相关整治规定,对家庭旅馆予以整顿,限制床位总量,近一半家庭旅馆面临要退出市场的危机,引发投资者的不满实属必然。毕竟牵涉到上亿元投资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补偿机制,是不可能获得投资者认可的,且关系到众多就业人口,也很难一味强行整顿。

鼓浪屿“申遗”整治行动并无不妥,但在未跟家庭旅馆从业者妥善协商之前,就贸然出台整治措施,则未免有些过河拆桥的感觉。

而即便鼓浪屿清理整顿家庭旅馆完毕之后,仍然要面临老别墅的修缮利用问题,在民间资本进入受限的情况下,谁又来埋单呢?依靠当地政府恐怕不现实,上千幢老别墅都要包揽下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只怕到时候“申遗”成功,仅换来一个空有其表的名誉,却失去了家庭旅馆的别样风情,人文特色亦要打个折扣,还要背上老别墅的修缮包袱。

其实,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申遗”与家庭旅馆为何不能兼得?景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民间资本开设家庭旅馆也促进了景区发展。至于所谓的经营乱象,则是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竞争所致,只需规范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即可实现优胜劣汰,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不需要过多行政干预。在民生与“申遗”之间,孰轻孰重,政府应三思而行。 (江德斌)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