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六百年渔家文化 汉沽渔民再造古式风船

2012年04月13日 16:09
来源:渤海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昨天,汉沽寨上街蔡家堡村在船坞码头举行传统的簰新船开工仪式,将由村里12名老渔民按传统风俗和工艺,再造一条与古时一模一样的风船。预计40天建成,将放在中心渔港内,向人们展示该村600多年来渔民的生产用具、劳作场面等原汁原味的渔家文化。条件成熟后,可开发海上一日游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古时渔民出海打鱼的艰辛生活。

据了解,蔡家堡村紧邻渤海,建立于明初,曾是天津市捕捞渔船最多的渔村,拥有船只数量占汉沽渔船总数的70%。蔡家堡村人祖祖辈辈靠出海打鱼为生。起初,用独木舟、木筏子、小舢板等从事着繁重的捕鱼劳作,到十八世纪末发展到用风帆船。清朝末年,蔡家堡村几乎每家都有风帆船,渔业捕捞形成规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虽然风帆船逐步被机动船代替,但渔民们对风帆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并认为其最能代表蔡家堡村的原始文化。

“根据滨海新区建设规划,蔡家堡村去年整体移居,村庄不复存在。为了溯源历史,村委会决定再造一条古式风船。”蔡家堡村村委会主任赵斌宗介绍说,新船长12米、宽4米、深1.3米,将用35立方米木材。整条船的形状、装备与古时的打鱼船几乎一模一样,船上不仅有渔网等各种渔具,还装有海灯、前后支杆、木制劈水等装备。

为了造好新船,村里专门请来12位簰船老渔民,按照蔡家堡村特有的传统风俗和工艺进行建造。“蔡家堡村渔民簰新船有很多的讲究。”蔡家堡村老渔民赵加岺告诉记者,簰新船的带头人叫“领做的”,负责簰船总策划和现场施工总指挥,他的手艺决定了船型的好坏。簰船施工仪式叫“铺置”,要选良辰吉日,别人家的女人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

簰船开始后,木工、挂铁活的等分工明确,当簰到船头上最后一块木头时,有一个“喜木”仪式。这块木头叫“福头”,用料要使用硬木,但槐木和榆木不能用,因有“坏”的谐音和“榆木脑袋”之说。等船簰成、艌好以后,要贴上“船对”、洒酒、放炮。从此,一条大船开始了征服风浪的航程。(稿源:渤海早报)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渔家 渔民 家堡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