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绝活”背后的故事:西班牙戈梅拉口哨语言

2012年11月07日 07:35
来源:人民网

61岁的艾乌赫尼奥在戈梅拉岛山区的一处山坡上展示口哨语言。

本报记者 丁大伟摄

在距离西班牙戈梅拉岛首府塞巴斯蒂安10多公里的一个颇为陡峭的山坡上,61岁的艾乌赫尼奥先生右手呈拳状,小拇指放入口中,左手则呈扇形,护在嘴边,两颊一发力,短促而高亢的音节喷涌而出,阵阵回音在山谷间盘旋。一会儿,对面也传来了声声“鸟语”。听到这些,艾乌赫尼奥会心地一笑,对记者说:“好了,咱们下去吧。”20多分钟,我们来到山谷中,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姑娘已经在等着了。看到我们,她马上摘下眼镜递过来,并拥抱了我们。看到记者有些愕然,她笑着说:“这就是刚才艾乌赫尼奥在对面山坡上用口哨吩咐我做的事啊。”“可是你们距离很远啊,而且光凭口哨能够表达这么复杂的意思吗?”记者问。“没问题,比这复杂得多的对话,我们都可以通过口哨来进行。至于距离,口哨声比人的吆喝声要传播得远得多,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在2到3公里的距离内进行对话,顺风的时候口哨声甚至能够传到4公里开外的地方。以前海盗来的时候,岛上的居民用口哨传递消息,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让这条消息在岛上打个圈。”艾乌赫尼奥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戈梅拉口哨语言诞生于当地居民实实在在的交流需求。戈梅拉岛多山、多峡谷,古代交通工具和通信方式有限,这些是戈梅拉口哨语言形成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直到上世纪中期,口哨语言一直是戈梅拉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较远距离交流的主要方式。

艾乌赫尼奥5岁开始学习口哨语言,长期从事口哨语言的基础教学,担任过戈梅拉口哨语言技术委员会的协调人,并撰写过介绍这项绝活的书籍。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幼年时,整个岛上只有两部有线电话,人们的通信基本上就是靠吹口哨。比如有户人家需要请人帮忙收土豆,而最近的住户也在一两公里外,走山路可能要半个多小时,但用口哨进行对话只要几十秒钟时间就可达目的。

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戈梅拉口哨语言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生存危机。由于有了电话、汽车、公路,以及游客涌入导致原住民移居,戈梅拉口哨语言逐渐式微。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名叫奥尔蒂斯的先生自告奋勇,要求来到戈梅拉的学校教孩子们吹口哨,帮助传承口哨语言。这一提议得到了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于是,口哨语言成了孩子们的一门选修课。上世纪末,当地议会通过决议,支持戈梅拉口哨语言成为戈梅拉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鉴于戈梅拉口哨语言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其所展示的人类无与伦比的创造力,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戈梅拉口哨语言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戈梅拉岛旅游事务专员费尔南多介绍,岛上的中小学学生每周都必须接受至少半个小时的口哨语言教学。目前,戈梅拉岛35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接受过这项教育。戈梅拉岛政府还开办了一个官方口哨语言学校,向民众提供免费教学。政府每年拨专款进行口哨语言的保护和宣传,今年的经费约为两万欧元。此外,政府还组织成立了戈梅拉口哨语言技术委员会,由知名学者和教师组成,专门负责口哨语言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推广。

戈梅拉岛的年轻人让口哨语言获得了新的生命。在岛上采访期间,记者就认识了多位会熟练使用口哨语言的年轻人,埃斯特法尼亚就是其中之一。今年25岁的她已经是戈梅拉官方口哨语言学校的教师,她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有30多个学生,每周给他们上4个小时的课程。“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另外,埃斯特法尼亚还经常给游客进行口哨语言表演:“现在很多游客来戈梅拉都希望看到现场的口哨语言演示,有时候我还需要赶场呢。”  

费尔南多说,在“申遗”成功后,戈梅拉口哨语言的名气大增,成了戈梅拉岛推介旅游的主打品牌。“现在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口哨语言,这是戈梅拉人的文化象征,我们为此而骄傲。”他还向记者透露,当地政府正在计划明年到中国举行专门的口哨语言推介会。

(本报马德里11月6日电)

标签:戈梅 口哨语言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