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房不看海 8大旅游消费陷阱大揭秘
2010年03月15日 11:34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海景房

曾几何时,旅游消费还被大多数人视为奢侈品,并一度仅被当作个人的兴趣爱好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旅游已经由过去少数人的行为转变为大众化、日常生活化的行为。

国家旅游局年初发布的《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统计显示,中国2009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约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1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更有预测显示,到2015年,我国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已逐渐演变为国人必不可缺的生活方式。

人们出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历的不断丰富,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10年定位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时至今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仅成为旅游业内的共识,更代表着广大游客的心声。又是一年3·15,让我们直面旅游消费陷阱,并听听旅游业者袒露心襟,从而远离旅游消费陷阱。

先天与后天消费陷阱

与其他零售领域不同的是,旅游行业普遍采取先买单、后消费的操作模式,游客消费心理不同于实体商品消费,消费者消费之前对于旅游产品的了解只能来源于旅行社单方面介绍,加之不少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报名,往往存在夸大其词的表述,客观上就容易导致消费预期与实际消费之间的落差,往往容易造成旅游投诉的集中爆发;此外,旅游消费属于体验型消费,每个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主观感触有所异同,也极易造成消费者投诉。

除了旅游行业消费特性先天性形成的陷阱,中国旅游行业的不规范运作则是行业从业者人为地设置陷阱。由于中国旅游行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散、乱、差的局面,旅游企业间也长期维系于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局面,所谓的“黑车、黑导”、“零团费、负团费”几乎成为旅游行业消费陷阱涌现的代名词。

据某旅行社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市场上某些低价产品的实质就是旅行社间不良竞争,一味打价格战而引发的不良后果。旅行社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卖价吸引游客报名,而团队的利润就需要依靠游客的购物来进行弥补,从而导致出现了“黑车、零负团费”等破坏市场秩序的恶劣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