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旅游纪念品要做的功课很多

2011年11月16日 04:47
来源:新京报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读者来信

开价8000块的玉镯,150块拿下,在现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个商店口口相传的会是什么信息?在网上看过驴友写的各地景点“黑店”的帖子,好多人转载在自家旅游攻略里,警示人。这种“来一个宰一个”的自杀式经营无异于“饮鸩止渴”,怎么可能持续发展?

□周小平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的延续和回忆,如果旅游纪念品有特色,精细,质量好,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习俗百里不同,有卖点、有潜力,只是看经营者肯不肯动脑子。在北京动物园,旅游商店总是挤满了小朋友。有一次我看到一群外国小朋友围着卖毛绒玩具的柜台,你一个我一个抢着买小熊猫。与同事出差,冰天雪地里她的红黑格子披肩厚实而漂亮,“丽江买的,30块钱一条”。我有机会去丽江时,批发了几十条带回来。新疆的特色纪念品很多,牛仔帽、酒袋子、各类头饰,价格不贵,极有民族特色。我看上一对银色金属细脖子花瓶,图案精致流畅,民族之风扑面而来。

旅游纪念品需要做的功课很多,如果图省事,效益一定差。在四川某景点,我看见一把绣花扇子,非常漂亮,犹豫了一下,没买。后来在哈尔滨看到这把绣花扇时,吃惊了:不但花色一致,连颜色都一样。后来在北京房山古村落看到同事刚买的同样扇子,崩溃了,“怎么哪儿都是它?”。如果在门头沟山区里的农家院也摆着珍珠项链,白玉手镯,怎么会有人买?又如何赚钱呢?

国内有些著名景点,门票上百块却没有相关的旅游产品。回家后,手上除了一张标着参观路线图的门票,再无印象。有的景点没有把重点放在旅游纪念品上而是放在鼓动游客烧香算命上,真是本末倒置,浪费了好的旅游资源,可惜。

这方面可以学习的好经验有很多。在埃及,金字塔边上有很多小店摆着各种各样的“金字塔”,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做工不错,设计有新意。我买了一个黄色玻璃的“金字塔”,巴掌大,通过透明材质能清楚看到里面的墓道,还有楼梯呢,一格一格的。设计者在表面掏了圆洞,可以插笔,这样摆在案头就有了实际作用,挺好。

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旅游纪念品全是围绕音乐做文章。一个小男孩子买了有莫扎特“签名”的小提琴玩具,兴奋极了。在一家商店门口,比人还高,穿着紫红色燕尾服的“莫扎特”笑眯眯地抱着盒巧克力站在门口。这个商店里面全是各路音乐家的座像和带着其头像的纪念品,巧克力、香水、手袋……

特色重要,质量和价格也不可忽略。质量是产品,信誉的保障,几块钱的东西与上千的产品都应当认真对待。有一次去南方某地玩,门口有卖小孩子玩的竹哨,好几个有孩子的同事都买了,打算给孩子惊喜。结果在旅游车上试着吹了一会儿就悲催“统统不响了”,大家奇怪“难道是纸糊的?”好几十里地不可能回去找,教训就是“景点东西不敢买”。

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旺盛,在欧洲的消费能力已经超过日美客人。如果我们的旅游纪念品做好了,有特色,质量好,还怕没人买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