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苗寨嬉春三台戏 鸭变、斗马、小“春晚”

2012年02月28日 08:25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激烈斗马演绎“我为卿狂”

头马激烈精彩

头马激烈精彩

这边“芦笙踩堂”还未完全曲终人散,远处的田间又传来一阵广播和人群的喧闹声,原来,那边精彩的斗马拉开了帷幕。

斗马的场地选得很巧妙:约二十米见方的田地,有三面高出一米多,观众可居高临下观战,又不易被马撞到。

首先上场的是一匹漂亮的“马小姐”。这匹小母马要扮演的角色似乎有点不光彩,因为它要“色诱”公马而又始终不让它们占到便宜。接着,两公马分别上场。一脱下辔头,为取得母马的芳心,一场“我为卿狂”的争斗就在所难免了。

情敌相争,分外眼红。其斗法并不像斗牛那样只一味以犄角相抵,实际上频为“拟人化”:一时相向敌视,突然腾空扬蹄,以“制空权”蹬踏对手;一时挨身相抵,推挤角力,再施展利齿猛咬;一时使出“拖刀计”,转身之际突然扬蹄猛踢。场面时而惨烈,时而滑稽,观众也时而惊呼阵阵,时而哄堂大笑。

重戴辔头并非易事

重戴辔头并非易事

最为惊心动魄的就是偶尔出现的失控场面。有时公马丢下对手,直扑母马,牵着母马的马夫挥舞竹枝抵挡不住,就会出现险情。我看的这场比赛就发生了几次意外:一马夫被马撞倒并踩踏,幸而众人救得及时,来听说手部骨折了;我们同往的一摄友被奔马连人带相机撞翻在地,所幸无恙。

斗马的输赢是如何判定呢?会不会“两马相争,必有一伤”而有虐畜之嫌?在场当裁判的融水斗马协会莫副会长说,这些马大都是村民养来平时做运输的,只是偶尔相斗娱乐一下,绝舍不得让它们伤筋动骨。所以斗时看似很激烈,也难免有点破皮损肉,但有一方出现了逃跑的现象便马上判定胜负,将双方隔开牵走。这就有点武林高手切磋 “点到即止”的味道,不像有些国家斗牛那般血淋淋。这场有二十多匹马出场的比赛,几轮相斗历时两个多小时,最后决出了前六名。除了锦旗外,第一名也才只有 100元奖金,所以看来他们重的是娱乐而非功利。当然,也有人挑选一些较强悍的马种专门喂养用作斗马的。平时会训练相斗,还会喂精饲料和鸡蛋等才上场呢。

融水斗马早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有两位青年同时爱上一位姑娘,苗王又不忍让他们通过比武而分高下,所以让他们各牵一马相斗而定姑娘归属,由此逐渐演变成传统和当地一种特色民俗。现一些乡村在春社节(春分后第二天起至第五天止)、新禾节(农历六月初六)和中秋节、芦笙节(正月十三)等传统节日里都有斗马比赛。1987年,融水县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斗马节。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苗寨 鸭变 嬉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