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雷半岛:漂浮在南中国海上的玉如意

2013年02月22日 07:53
来源:雅虎

中国八大天然良港之一

即将消失的渔民天堂

古雷半岛被称为“原生态渔民的安居乐土”,岛上以打渔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渔民家族居多,所以,古雷半岛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渔民聚居点之一。

对游客来说,坐在随波荡漾的渔排上,把酒临风、品尝即捞即烹的海中奇珍,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娱乐休闲。但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渔民而言,有时候其实充满着无法回避的风险和寂寞。

曾经,富饶的渔岛

曾经,富饶的渔岛

在古雷半岛生活了30余年的渔民老何,见证了古雷半岛蜕变的整个过程。

年少时,还是“小何”的他每天起早贪黑四处与商家谈判饵料收购价格,以便将饵料卖给四周的海鲜养殖户,换取微薄收入。那时的渔民“光棍”居多,聚集的地方很少看到女伴。

所幸的是,这群“光棍”迎来了古雷半岛发展的转机。地理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东南沿海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认为古雷半岛码头岸线长达4.6公里,天然水深为20~30米,可建1万吨至20万吨的泊位32个。整个岛屿避风条件好,全年无泥土淤积,有着附近杜浔镇3万亩的港区腹地,并且淡水供应充足,水陆交通发达。最为其下定义:“这里是全国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

海水日复一日地拍打海岸

海水日复一日地拍打海岸

古雷半岛就这样出名了。随着码头的崛起,古雷半岛的渔民也富起来。尤其在2000年后,全国的餐桌对鲍鱼的需求量呈几何级数猛增,更是让半岛上的百姓们荷包鼓了起来。依托着南海这样的资源大背景,老何加入了养殖鲍鱼的大队中。与此同时,古雷半岛水陆交通的建设也有了颠覆式的改变,当地餐饮业和旅游业开始蓬勃兴起。这之后,昔日还宁静开阔的沙滩就被数以万计的鲍鱼养殖渔排铺得密密麻麻。

现今,老何的日子富裕了起来,但海岛生活依旧像咸湿的海风一样清新纯粹:凌晨4点,东方微微泛白,作为鲍鱼养殖户的老何就上船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他忙活的工作是:撒饵料、晾晒、为鲍鱼洗净泥沙,按市场价值将它们一一分类,将所获的墨鱼切开晒成一张张“大饼”……

小渔民

小渔民

到了夜里,老何就看看电视、打打纸牌,平时吃住都是在船上的渔屋里,十天半个月偶尔上岸走走,妻子只是每个月不定期到渔屋看看他。因为那里是一家人的心血,轻易不敢远离得太久。鲍鱼养殖虽说收益颇丰,但是只要遇上台风,大半年的辛苦劳动就会落空。

对像老何这样的当地渔民和养殖户而言,除了海产竞争的加剧,更坏的消息还在传来——现今,原本崇尚静谧和原生态的天然良港,被规划成了崛起中的“中国石化产业基地”,港口码头、储罐装置、水处理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古雷半岛一一铺开建设,而“天然良港”的特质正在慢慢丢失……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