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之旅 神奇九寨之游
链接:
南坪曲子介绍:
南坪,素有“民歌之乡”和“琵琶之乡”的美誉。
南坪曲子原名“南坪小调”,当地人称为“曲子”,是流行于川西北高原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一带民间自弹自唱的说唱艺术,是九寨沟县民间传统艺术,以抒情优美见长。“南坪曲子”是用当地的方言进行演唱的,唱词语音也有自己的特色,且语言朴实,除少数有固定唱本外,多数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2008年6月,南坪曲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坪曲子主要是九寨沟县当地人民群众自娱自乐性的演唱,在农村尤为盛行,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岁月里,弹唱南坪曲子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文艺活动和娱乐方式。山民们结束了一天的耕牧劳动后,或聚于庭前树下,或围坐于晚炊的火塘边,弹起三弦琵琶,敲起瓷碟碰碗,喝酒助兴,引吭高歌,一天的疲劳消失于无形。特别是婚嫁节庆之时,乡亲们欢聚一堂,群弹群唱,歌声弹唱声此伏彼起,气氛热烈。即使在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弹唱南坪曲子也仍然是村民们婚嫁节庆日常见的娱乐活动。
南坪曲子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语言朴实,曲调优美。其唱词结构大多为每句七言,也有五七言结合的,还有句式不等的长短句。唱词反映的内容结构相当完整。除了少数曲目有约定俗成的固定唱腔唱词外,多数曲目在主旋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发挥,歌词也可即兴创作。
南坪曲子的经典曲目有:采花、南桥汲水、月儿高照、洛阳桥、放风筝、打猪草、戏秋千、货郎卖线、摘葡萄、挂红灯、福禄寿喜等。
南坪琵琶介绍:
据说自九寨沟县有了人类历史的记载,就有了土琵琶制作技艺,土琵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于流长。九寨沟县的琵琶外形为半梨形、柳叶形、南瓜籽形。共有七个品位,七个品位的距离相等。
琵琶制作前选材时主要用香椿木、秋木、桦木、梧桐树这些上等的木料,做琵琶时需木材干燥透心较好。
制作工艺流程:选料、制作初坯、制作盖板、掏鼓、制发簪、制簪部、制簪子和座子、安品、组合、上弦。
舞介绍:
“”(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原本是白马藏族的祭祀性舞蹈,与偶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和驱鬼辟邪之意。后来,随着文化的变迁,祭祀性逐渐淡化,成为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一跳此舞会激起白马藏族的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感情,也把我们带进了旷古原始的氛围和意境之中。
“”,是九寨沟白马藏族的方言,“”始于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因此“”对原始拟兽舞蹈的溯源、发展、演变及独特的舞蹈拟鬼形式所形成的“傩舞”极具研究价值。
每逢农历正月初五,白马藏族都要举行祭祀自然诸神的活动,其中“”的祭祀仪式尤为重要,白马藏族将山、树、石为一体的“神山”称为自然神庙,它充分体现了白马藏族自然崇拜的信仰习俗。
“”舞面具是用木材雕刻而成,据传白马藏族动物面具原有一百多种,再后剩三十多种,流传至今只余十多种。
“”舞的主要面具奇数为白马藏族的吉祥数,因此流传至今“”一般用单数不用双数,使用的动物形象主要有:狮头(“索偶”)、牛头(“偻偶”)、虎头(“靼偶”)、豹头(“依偶”)、熊头(“都偶”)、龙头(“珠偶”)、蛇头(“惹偶”)、麒麟头(“出色偶”)、雕头(“色拉偶”)、春鸟头(“珠甘偶”)、凤凰头(“秋偶”)。
1
2
|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