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亲临雅鲁藏布大峡谷 寻找秘境深处的人烟

2011年04月11日 22:09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03年,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原本沿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地带略有分布的人类聚居点逐步实施保护性外迁。如今,从米林县派镇方向而下,过南迦巴瓦直白村以,村庄就越见稀疏零落。特别雅江北岸的赤白村至帕隆藏布与雅江的交汇段两岸范围内,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无人区。下篇即本刊记者亲踏大峡谷入口区域的记录。

雅鲁藏布大峡谷

白色火炬

如果从地图上看,我们的徒步行程大概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上游北岸。几乎在整个行程中都可以看到雄壮的南迦巴瓦峰,当地人将它比喻为“直指蓝天的战矛”。陡峭的山脊如钢刀划破蓝天,孤绝的顶峰时常隐身于漂浮不定的云层之中。海拔7700多米的山峰,使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白色火炬,指引着穿行于曲折苍莽的峡谷深处的行路者。

达林村距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赤白村大约有4个小时的路程。这条崎岖的小路深藏于峡谷北侧的山坡之中,被繁密的树木所遮蔽。即使几百人的队伍行走于其中,从空中俯瞰绝难发现任何一丝踪迹。小路和峡谷底部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时远时近。所以在行进期间,你不时可以听到江水的轰鸣声。这般的轰鸣至少持续了几亿年的光景,而有人来感知的时间却不过几千年而已。

原本沿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地带略有分布的人类聚居点逐步实施保护性外迁

几乎是空手跟随背夫的我们气喘不断,着遮天蔽日的丛林,要跟上队伍的惟一方法,是像背夫们一样沉默而节奏恒定地迈步。当地人进山均是自带锅灶,路上只要有溪水的地方,就成了埋锅造饭的好所在。把铝锅支在石灶上,撒入随身携带的砖茶,然后倒入泉水,点燃干树枝。当炊烟冉冉升起的时候,原始而宁静的密林弥漫着一种人类文明温暖和勃发的气息。从上古到当今,雅鲁藏布江峡谷两岸的徒步野营生活依旧如此。热气腾腾的清茶,干硬的荞麦饼,风干的藏猪肉,一顿难忘的林间午餐让所有人都感到惬意和满足。

赤白村当天下才午才到达,本来可以早一些的。离村子还有40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一个当地人称之为“洞不弄”的朝圣遗迹。在这个临江的石滩上我们停留了约一个多小时。向导告诉我们说这是朝圣加拉白垒神山路上的第一个圣地。洞不弄实际上是咆哮的江水中一大片裸礁。夏季的时候,雅鲁藏布江江水会淹没这片礁石。秋冬季,水位回落,被江水冲刷圆润的石头又露出水面。由于石头常年浸泡在激流之中,很多部分被水流掏空,因此你可以听到波涛涌进孔穴而发出的轰隆的闷响。一大片礁石上这一个一个被江水冲刷成碗状的小穴,当地人传说是雅鲁藏布江向南迦巴瓦神山供养的净水碗。这里还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子宫石”溶蚀洞穴。洞口大约六十厘米,仅能容一个人钻入。如你身负罪孽,则无法从洞中穿过。但现在的水位尚高,人无法进入。

莽林中数小时的穿行之后我掉队了,独自一人在山林中艰难地前行,只知道这条唯一的羊肠小道的某个尽头就会出现村子。但是眼看天色渐暗,遥远的雪山已经被抹上红色的阳光,风也凉了。不免有些担心,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小道,把自己引向了未知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我听到远处有狗在叫唤——那种因为陌生人的闯入而传来的声音。我心里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责任编辑:张珺楠] 标签: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 哑巴传奇 赤白村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