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洪晃在自己的杂志《ilook世界都市》中提及自己在三里屯北区开的本土设计师专卖店时,写过这样一句话:“中国设计师没有抄袭任何人,所以请不要叫他们‘中国的Galliano’。”晃姐可能话中有话,因为本土设计师中的确有一位是标榜自己是“中国的Galliano”的,他就是祁刚。在接下来的北京时装周中,他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继续展示他的“解构主义设计”。不出意外的话,时装周组委会会颁给他一个叫什么金顶针的奖,他也会继续用那种傲视一切的态度说“这就是我应该得的因为我有这个实力和才华”之类的话,苏芒在看完秀后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赞赏说:“这是我在中国看过的最激动人心的设计!”
在洪晃的店里你找不到祁刚的设计,甚至要问我在中国哪里能找得到,我都回答不上来。要是在五年前,洪晃有心推广本土设计,也只能因资源太差而心有余而力不足。Vogue今年的九月刊做了一整期的中国专题,Angelica反复强调她们的杂志每期都在推广本土设计,但你要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其实Vogue玩了个文字游戏—她们一直是在先“培养设计”,然后再加以推广。在拍摄的设计师影像中,拍摄对象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眼界更为开阔,而这正是新生代设计师与前人们所不同的地方,国际化的背景也颇受Vogue推崇。而真正土生土长的设计师作品报道的篇幅并不多。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时装周中,尽管不尽人意依旧随处可见,但整体已经表现出了年轻朝气的特质,以吉承,uma wang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设计师组成了上海时装周设计师行列的中坚力量。而北京时装周在印象里就从来没变过,无论是参与的设计师(祁刚),品牌(米皇,东北虎),模特(莫万丹),看秀明星(第一天会有巩俐,后几天会有张咪,最后还有关之琳),甚至颁奖流程(排座座分果果)都实在是没有什么新鲜感。2011年的春夏能和2010年的秋冬有什么区别?谁都说不大出来。
北京时装周组委会把时装周定义为一场向观众顾客展示来年流行趋势的行业内的交流会,这个定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错误:第一设计师们还没具备这种决定潮流的能力;第二对于一个多年来拘泥不前的小团体要是再只搞这种内部人自嗨的没头脑活动,未来可想而知。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倘若真有一天中国时装周能位列全球第五,那肯定是在上海,而不是在有着一众时尚大刊,各大艺术中心,人文艺术味道浓厚的北京。
北京时装周的出路在哪?这个问题要慢慢摸索着来,相关人士不妨参考下以下几点建议:
1.取消在时装周之后评奖的制度
2.引进媒体投票制来决定参加时装周的设计师,品牌名单,以及相关学院学生的展示作品
3.鼓励年轻的新生设计师们参秀,并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如免费借给展示场地;帮助联系相关妆容发型配饰赞助商等
4.学会整合服装产业各部分资源,使得面料商,百货公司买手,相关媒体等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5.降低时装周受行政干扰的程度
EACHWAY明年的春夏流行基本上以都市白领丽人风格为主。在颜色上以灰色、黑色、白色为主色,并大胆运用了桃红色,闪亮的缎面质地也是设计师赵卉洲对…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宠 编辑: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