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黔东南风光秀丽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2012年11月13日 04:31
来源:千龙网

http://www.qianlong.com/2010-05-13 16:20:16千龙网

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黔东南比较大的苗寨 【摄影:戚连民】

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黔东南比较大的苗寨 【摄影:戚连民】

黔东南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悠远迷人,民族风情绚丽多彩,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黔东南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1998年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把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苗乡侗寨”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如今苗乡侗寨已经成为多彩贵州旅游最响亮的品牌 。

依山而建的木楼是这的居民普遍采用的方式  【摄影:戚连民】

依山而建的木楼是这的居民普遍采用的方式 【摄影:戚连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聚居着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1%,其中苗族人口187.7万,约占全国苗族人口20%,侗族人口141.7万,占全国侗族人口48%。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黔东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9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62 .78%以上,冬少严寒,夏季清凉。被称“森林之州”、“天然氧吧”。

吊脚木楼、鼓楼花桥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摄影:戚连民】

吊脚木楼、鼓楼花桥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摄影:戚连民】

“苗乡侗寨”是黔东南民族文化的象征,全州有民族村寨3296座,有20个文化旅游乡镇,100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苗乡侗寨”珍藏着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有2个国家级生态博物馆、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中国民间绘画之乡、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苗乡侗寨”是民族建筑画廊,“苗乡侗寨”依山傍水,门前碧江如画,屋青山如海。吊脚木楼、鼓楼花桥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苗乡侗寨”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高低错落的科学布局,展现了苗侗等各族人民无穷的智慧,为人类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最右边的女孩参加过央视的青歌赛,在进门喝酒的时候被我一眼认出来了,结果就是我躲过了“一劫”  【摄影:戚连民】

最右边的女孩参加过央视的青歌赛,在进门喝酒的时候被我一眼认出来了,结果就是我躲过了“一劫” 【摄影:戚连民】

“苗乡侗寨”是民族服饰博物馆。黔东南是中国民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黔东南民族服饰有64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以“苗族盛装”、“侗族淡装”为代表。“苗族盛装”做工精美,雍容华贵,璀璨夺目,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成为现代传媒亮丽的风景线;“侗族淡装”设计精巧,清新淡雅,飘逸舒展,极好地展示了侗族人民朴实自然的审美理念。

这个部落男人都配枪  【摄影:戚连民】

这个部落男人都配枪 【摄影:戚连民】

我国唯一一个苗族抢手部落-岜沙

该寨最奇特、最容易看到的景观,是男子都留有发髻,并穿着自织土布缝制的古朴筒约服装,被称为“秦代发式汉时装”。发髻盘于头顶,四周头发则被剃光。更令人叫绝的是,村子里的理发匠是用割草收禾的大镰刀为全寨子的男子剃头的,作者亲眼看到他在芦笙场上为游客表演这一绝技。如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和想象,怎么用那么大、刀锋与刀柄呈90度角的家伙在人的头上舞弄,且技艺娴熟到想留哪就留哪、想剃哪决不留下丝毫发茬的地步,脖子、耳后的头发全剃得一干二净。岜沙男子头顶的头发终生不剃除,女人当然就更不可能将头发全部剪光,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岜沙人古老而朴素的树崇拜生态观念。据传说,岜沙人的先祖在逃避追杀的危急关头,是他们后来生存其中的那片浩瀚无际、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拯救了他们,并完全接纳了他们。其后,岜沙人就长期生活在树林中。岜沙人的生活离不开树,树给了他们的房子、火,树为他们挡风遮雨,树为他们守护庄稼,森林为他们提供猎物,有树的地方山谷就有水。因此,他们世世代代爱护树木、崇拜树木。而他们在生活中也发现,树被剪枝后会生长得更好,但如果将四周和头顶的枝桠全部砍去,树就会死亡。人如果不慎折断了腿脚、手臂,也能继续生存,但如果掉脑袋则必死无疑。头顶的头发就相当于树顶的树叶,树顶的叶子如果全部落光,也就表示树要死亡了。因此,头顶的发髻必须终生保留,不得损伤。

这的男人都有的一种绝技-镰刀剃头     【摄影:戚连民】

这的男人都有的一种绝技-镰刀剃头 【摄影:戚连民】

此外,岜沙男子全佩带火枪,迎接贵宾和有重要庆典活动时,十多位男子列队持枪欢迎,并放铁炮和鸣枪,也很奇特壮观。其中,所谓的铁炮,是装有火药、留有引信孔的圆柱形铸铁,长约8厘米,直径约3厘米。岜沙人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坟头和墓碑的丧葬习俗与栽种十八树、生命树的习俗,都非常罕见,也都是其朴素生态观念和树崇拜的表现。

从江县岜沙苗寨的丧葬习俗是神奇的,也反映出村民们朴素的生态价值观。到岜沙,在寨中看不到老人们的寿材,在村外四周的山冈树林中见不到在其他村寨常看到的坟墓,举目四顾,但见古树参天,森林密布。原来,岜沙人自古以来从保护树木森林的实际需要和人只是自然界中与草木鸟兽地位相同的一部分的生态观念出发,人出生后家中就为其栽一片林子作为其生命树,待其长至18岁婚嫁时,男孩从其中采伐一部分造吊脚楼娶亲,女孩则以其全部作为嫁妆陪嫁,称作“十八树”。每个人在生前,无论年龄多大,也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不置备棺木寿材。得终天年后,在其生命树边掘深抗,用生命树现做棺材,将遗体入殓后深埋于地下,其上不留坟头,而是栽上新的树苗。如果不幸夭折或非正常死亡,必须火化后深埋,更不留坟头,不立墓碑,但仍然栽树于其上。因此,岜沙人祭祀先祖都是在家中和大树下,遇有灾病也去大树下祈求先祖保护和祛灾除病。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组成的森林 【摄影:戚连民】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组成的森林 【摄影:戚连民】

风雨桥是苗寨最多的建筑景观  【摄影:戚连民】

风雨桥是苗寨最多的建筑景观 【摄影:戚连民】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千户苗寨,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弘。西江是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千户苗寨由于聚居着众多的苗族人,被誉为“苗都”。在这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苗寨深处,隐藏着太多的传奇和神秘。

图腾崇拜 【摄影:戚连民】

图腾崇拜 【摄影:戚连民】

千户苗寨,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寨子里炊烟四起,汇集在半空中如云如雾,那场景,就更加难以形容。寨子座落于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辉煌。

【摄影:戚连民】

【摄影:戚连民】

西江千户苗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为贵州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之一、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汉文化孤岛600年历史古城-隆里 【摄影:戚连民】

汉文化孤岛600年历史古城-隆里 【摄影:戚连民】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这座瑰丽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永乐(1404年)夏筑,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

走入古城隆里,保留下来的古色古香街道很有旷古风味,十来条道路全由卵石铺成,还砌有图案,整齐美观,即使下大雨路也没烂泥。 全城街道不开十字,都是丁字。 “十与失同音。设丁字路则盼望人丁兴旺。”

原来隆里是在1386年开始修筑土城,并在十多年后明成祖继位后施行军屯制,以便随时镇压叛乱的少数民族。

建筑融合的侗族古村寨-三门塘 【摄影:戚连民】

建筑融合的侗族古村寨-三门塘 【摄影:戚连民】

三门塘村是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5000多年前,从湖南迁入的严、谢、王三姓,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又传是寨中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门叫做三门塘。

绝技-上刀山  【摄影:戚连民】

绝技-上刀山 【摄影:戚连民】

这个寨是当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历史上早有记载。现寨中有19姓,300余户,15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寨。

三门塘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且民族风淳朴。那里的村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尤其是好客礼宾,那份待客的深深情谊,浓得划不开抹不掉。三门塘村口的几道拦门酒,把侗家待客的热情,盛满在酒盅里,让客人未饮先醉;

肇兴境内的一家旅馆  【摄影:戚连民】

肇兴境内的一家旅馆 【摄影:戚连民】

肇兴亦名肇洞,为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人民政府驻地,距黎平县城南72公里,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之中。肇兴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过。全寨分三个村、22个村民小组,共700余户,3000多人,为黎平县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肇兴一角  【摄影:戚连民】

肇兴一角 【摄影:戚连民】

摄于肇兴,据了解是一家村民生了个儿子,全体村民就集体给他家送来了米面等粮食,祝福他家添丁入口  【摄影:戚连民】

摄于肇兴,据了解是一家村民生了个儿子,全体村民就集体给他家送来了米面等粮食,祝福他家添丁入口 【摄影:戚连民】

苗家侗寨比较常见的长桌饭  【摄影:戚连民】

苗家侗寨比较常见的长桌饭 【摄影:戚连民】

最常见的鼓楼  【摄影:戚连民】

最常见的鼓楼 【摄影:戚连民】

苗家侗寨比较常见的长桌饭  【摄影:戚连民】

苗家侗寨比较常见的长桌饭 【摄影:戚连民】

肇兴一角 【摄影:戚连民】

肇兴一角 【摄影:戚连民】

榕江县萨玛祠  【摄影:戚连民】

榕江县萨玛祠 【摄影:戚连民】

喝酒是这经常能碰见的事情 【摄影:戚连民】

喝酒是这经常能碰见的事情 【摄影:戚连民】

标签:民族 风情 风光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