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东方吉普赛”达曼人 “骑兵”后裔的现代生活

2012年07月12日 15:44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作者:李初初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2003年以前,达曼人是一支居住在吉隆镇没有国籍的漂泊人群,主要混居于吉隆镇的萨勒、扎和吉甫村。他们在吉隆镇尽管已经生活了六七代人,但因为他们没有国籍,所以一直都没有土地和住房,大部分人以打铁为生,因此被称为“铁匠”。他们虽然有超凡的手艺,但由于地位低下,当地人与他们素不交往。

因长期生活在藏族周围,达曼人的生活习俗深受藏族影响。他们从服装和语言上与藏族通常难以分辨,唯一的区分就是眼睛呈蓝色且大而深,鼻子高挺,尽管高原生活环境使肤色呈深棕色,但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白色人种的长相。达曼人使用的语言是藏语,有的还能说流利的汉语。

“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的藏语意译为“军”或“多”,“达”和“曼”合并起来为“骑兵”,“达曼人”的藏语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相传达曼人的起源与尼泊尔部落之一的廓尔喀人第二次入侵西藏吉隆、聂拉木等地甚为相关,战斗中,除了死伤的廓尔喀人、清军,由于通信和交通不便,很多失踪的将士生还后一直滞留于边境没能回到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与中尼边境上的人居住繁衍,据说现在的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

达曼村位于吉隆镇以北的冲堆平坝上,距离中尼边境热索桥约30公里。现在进入村子,没有建筑,只有一排排整齐的蓝色救灾帐篷,因为村中原有的房屋在的大地震中全部被毁,现在政府正在离帐篷区不远东北方向的公路旁施工,建设达曼新村。

村妇女主任达娃介绍,达曼村现有51户、144人。2003年5月26日,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这是所有达曼人铭记并将永载史册的一天。就在那一天,他们结束了饱尝辛酸、居无定所、受人歧视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在吉隆县人民政府实施的兴边富民工程中,达曼人的住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04年5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第一批兴边富民项目资金147万元投入到达曼新村的建设中,共建房三幢49套,总面积3846平方米。新村的布局为带院落的两层楼房,底层一般用作关牲畜和储存草料,二楼供人居住。房子建好后,政府还投入18万元为每家每户购置了卡垫、藏式木柜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投入17万元为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在后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进行的“电视进万家”工程中,49户达曼人还率先获得了赠送的电视机。2005年7月达曼人喜迁新居后,国旗迎风招展的达曼新村也就成为了吉隆沟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原有村庄不幸被地震影响毁坏。达曼新村预计今年底能够竣工,到时候达曼人将家家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吉林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吉隆县县委书记孙立君表示。

现在,村里还有少数铁匠去各个村干活,更多的生活来源是靠中青年劳务输出和种植收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达曼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家致富奔小康了。“随着吉隆口岸的建设和来旅游的游客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各类惠民政策的实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达曼人会发上‘边贸财’、吃上‘旅游饭’,生活会越来越好。”孙立君说。

达曼人的铁匠铺在吉隆镇却远近闻名,几乎在每一户吉隆居民家中都可以看到达曼铁匠打造的生活用具。锅碗瓢盆、斧头、弯刀,你需要什么他们就可以给你打什么,达曼人这门祖传的手艺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远近村民对他们的尊重。谁家打铁除自带原料外,还要带上青稞酒和各种食品饮料,让铁匠们吃饱喝足,烟和酒要保证供应,用具打好之后,还要付给铁匠们相应的报酬,比如打一把斧头要175元,打一个犁头130元,换一个茶壶底10元。

如果不受外来人群的影响,达曼村的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然而,随着有些达曼女孩远嫁他乡,使达曼村的男人面临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外村外地的女人一般不会嫁给达曼人,达曼男人只能在同村女人中选择,如果得不到同村女孩的芳心,那么他们就只能打光棍。相对来讲女孩子的婚姻要好一些,她们除与本族通婚外,还与少量的汉族通婚,对象主要以外来打工者为主。

达曼村里以前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上过学,甚至包括村长在内的绝大多数成年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今达曼村的适龄儿童全部都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并且享受藏族学生同等的“三包待遇”。 目前,达曼人已有20多名小学生在吉隆镇完小上学,14名中学生在县中学就读。达曼人还没有大学生,因此这些上学的达曼小孩就成为了村中的预备人才,也是达曼人的未来与希望。

05达曼定居点房内的母子,摄于2010年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达曼人 吉普赛 后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