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要回暖?
2010年10月26日 12:01 今日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位列世界第三,并在该年首次超越法国,而在同年全球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百强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占据36位。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单幅作品拍卖价不断被刷新: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春拍,张晓刚1995年创作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拍出4264万港元;几天之后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刘小东2005—2006年间创作的作品《温床》拍出5712万港元;6月,香港佳士得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中,岳敏君1993年创作的《轰轰》拍出5408.75万港元;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更是拍出了7536万港元的至高价。在此次拍卖结束后不几天,朱其便用题为《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的文章,来质疑拍卖的真实性,并揭露“天价做局”的流程。这一年的9月,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进入了“寒冬期”,艺术品相关的画廊、机构、艺术家除关门歇业外,纷纷采取措施过冬,而艺术类的民间杂志也多有倒闭关门。2009年当代艺术界的展览数量与质量纷纷下降,众多机构通过延长展览时间来减少全年的展览数量以节省成本。但也不全然悲观,许多人期待金融危机能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及相关联项目走向理性的契机。

2010年5月,率先开拍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人民币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为这一年的拍卖市场开了头彩。6月初,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诞生了十七年来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同时整个保利春拍、匡时春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交记录。作为艺术市场的晴雨表,2010的春拍为艺术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号。在每年春天的博览会上,科隆博览会、EFAF博览会、军火库展览、迪拜博览会等均有上好的艺术作品交易量与参观人数,而中国的两大艺术品博览会——CIGE和艺术北京也都有销售行情的好消息传来。

在10月4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拍卖会上,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画作《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以5218万港元成交,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这不仅刷新了张晓刚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是近几年当代艺术单幅作品成交的最高价格。这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是当代艺术自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回暖的种种表征之一。随后,此次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总成交额逾2.5亿港元,也是艺术品市场回暖的有力征兆,这无疑为国内多家拍卖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苏富比的这次拍卖为整个艺术品秋拍开了一个好头,不免让人对接下去的拍卖怀有更高的期待。

当代艺术拍品总比降低

在本年初的3月,第一届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展品50余件,分别来自全球华人收藏、王己千“宝五堂”旧藏和辽宁省博物馆藏品。这一堪称近年来中国古代书画展览的一大盛事拉开了保利5周年春拍系列展的帷幕。从这种倾向于学术性的展览可以看出保利拍卖在古代书画方面寄予的期望值。而在10月22日至25日(北京),苏富比将首次在大陆推出约由20幅精品构成的西方印象派展览活动——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巨匠油画展”,其中包括毕加索、雷诺阿、莫奈、德加等经典大师的作品。类似案例体现了拍卖公司对拍品的重视程度与推介手段,这些努力与其所取得的成绩相符。而当代艺术方面的拍品数量显然少得多,北京匡时拍卖艺术总监尤永在谈到该问题时介绍到:各家公司差不多,古代艺术品的上拍数量是当代艺术品的十倍以上,书画平均每场拍卖都在千件以上,当代艺术的上拍一场拍卖一百多件。而在谈到接下去的秋拍是否会增加当代艺术作品的上拍量时,尤永表示,匡时拍卖的秋拍会比春拍上拍数量多一点,但总数会维持在100件多一点,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量。

“天价”不断,投资更趋理性

中国书画在今年的拍卖中不断创造着传奇,所谓的当代艺术“天价”数据不断被刷新,今年更在缓慢复苏中呈现着新的状态,匡时拍卖艺术总监尤永这样描述当代艺术总体发展状况:价值定位逐渐清晰,历史名作越来越贵,越买越少。以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作品为例,该作品是首次亮相拍卖市场,这幅作品连同《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一号》,是张晓刚参加1992年“广州双年展”并获得优秀奖的作品,是艺术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作品,它继承了艺术家早期超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表现主义的笔触,转入中国历史及民族命运的主题,后来延伸出闻名国际艺坛的“血缘:大家庭”系列。而《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一号》早在2007年以2000万港币的价格成交,现已在瑞士。拍得《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的印尼收藏家余德耀非常重视张晓刚这幅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价值与意义,并将此幅作品纳入余德耀美术馆的重要馆藏作品序列。

当代艺术家早期作品备受青睐

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更受市场青睐,这一点在过去几年体现得尚不明确,但今年却浮现为一个明显的特点,或许与金融危机的淘洗历练不无关系。不管怎样,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也是近些年当代艺术市场飞速发展的基石。现任《HI艺术》主编的武劲如此归纳中国当代艺术今天的市场表现: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对过去二十年当代艺术作品价值的价格体现。而在市场的表现上,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都很受欢迎。这也非常符合今天的拍卖市场规则,拍卖市场是二级市场,进入拍卖市场并能取得好成绩的必须是经过多年市场历练的艺术家的作品。而彻底的新面孔进入拍卖市场是几乎没有的,也是不应该有的。

真诚做艺术,升值是回馈

虽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和市场价值排行“最贵”艺术家的张晓刚在不同场合均表达了自己与市场的距离:“我的画卖100美元的时候,心里是实实在在的踏实,卖到100万美元的时候,反而感觉很虚幻,感觉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者变成了另外一种符号。”张晓刚曾经在1998年两千美元卖给画廊的作品《同志120号》,在2006年苏富比春拍中拍出97.92万美元,这虽是中国当代艺术上涨的标志,但在张晓刚的第一反应里是——这世界疯了。虽然张晓刚经常开玩笑道:100美元在我手上,100万美元在别人手上。但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得知自己的作品——《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刷新个人拍卖价格记录后,在对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们表示感谢之余,张晓刚依然用“相信真诚,相信艺术”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市场的理解:真诚的艺术创作一定会有相应的市场价值。这种对艺术市场的理解或许也是真诚做艺术的每一位艺术家的内心写照。

休整之后继续前行

如果只看数据,中国当代艺术虽然高潮迭起但整体走势弱于古典和西方经典,但深入了解会让人对这一市场抱有持久的信心,这分信心绝非来自众多的“天价”单品,而是来自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以及日渐完整和独立发展的艺术脉络。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以来,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罗中立的《父亲》一直到刘小东的《三峡移民》,当代艺术的经典作品不断产生并获得普遍认可。国际化的环境为中国的艺术市场提供着新的标准与可能,在漫长的当代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艺术家创作与市场、画廊与艺术家、策展人与艺术家、美术馆与收藏、一、二级市场等的关系都需要有更好的处理与机制,当然,与当代艺术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市场正是在这样的曲折道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蓝庆伟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