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华人收藏家大会最关注艺术品“涨不涨、假不假、藏不藏”
11月6日,第二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闭幕。海内外600多位知名收藏家经过两天讨论,一致将关注点集中在艺术品“涨不涨、假不假、藏不藏”这三方面。
如何辨伪存真,如何藏之有道,两年一度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聚集了藏家、经纪人、学者、艺术家和媒体人,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探讨。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艺术品=财富储存仓库”一说。
经济学家关注艺术品收藏
艺术品市场恰好是经济学家张五常最近研究的课题。在本次大会上,张五常作了名为《收藏的讯息费用与仓库理论》的演讲,以一种专业经济学视角来研读目前火爆的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与其他资产一样可以作为财富储藏的仓库,但艺术品又有其特殊性,因为这种资产本身没有产出,因而作为财富仓库,它们的价格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张五常在会上解释自己的观点时说道。
在张五常看来,满足四种条件,艺术品可能带来好的投资回报。首先,要解决讯息问题,即要有专家来鉴定真假。其次,艺术品的品质要上乘,即所谓“精品”。第三,要形成市场,拥有广泛的需求者。最后,艺术品具备强烈的个性。
张五常以“法国印象派”为例,认为这一门类的收藏品就是以上四种特征的典型。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张五常认为,乾隆曾经的收藏与“法国印象派”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是最为成功的“财富存储仓库”。
中国嘉德拍卖行董事长陈东升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回应了张五常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品市场和经济的增长有很大关系,在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三级跳,财富迅速积累,有那么多游资在寻找出路的今天,艺术品作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想不涨也难。
耐心+眼界=成功
包括张宗宪在内的诸多老收藏家,在收藏家大会上提及自己的收藏经,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耐心。
“1950年,1块钱的东西,今天在纽约拍卖,普通的可以拍到四五万港币。除了艺术品,还有什么有这么高的回报率,这真的叫一本万利。”张宗宪说。
台湾清玩雅集创始人蔡一鸣回忆,1948年,在香港,一幅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都只卖60到70港元,最好的徐悲鸿作品也才卖100港元,现在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
不过,除了耐心,眼界和机遇也非常重要。美籍华人设计师及文物收藏家黄蕙英女士在国际上以收藏清代功臣画像闻名。她说:“乾隆请人画的功臣画像目前全球只存有30多幅,我能收藏到4幅,非常高兴,我喜欢画像里的历史价值。”如今,物以稀为贵,黄蕙英收藏的这些功臣画像早已增值千倍。
曾经担任荣宝斋副总经理的米景阳在会上也提及,自己曾于上世纪60年代初花23元买了齐白石的弟子王雪涛的《白天鹅》。那年头自然灾害,大家吃饱都有困难,别说收藏了,这就给了他机会。按照如今王雪涛的市场价位,这件作品50年可能翻了万倍。
真假是收藏的一道坎
在收藏家大会上,与会者普遍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
“华人收藏家已经主导了新的话语权、新的审美观,甚至新的定价权。”台湾地区收藏家、寒舍公司的掌门人王定乾说道。作为台湾地区的艺术品经纪商,王定乾的名字多次与圆明园兽首、元代鬼谷下山青花、《砥柱铭》等著名拍品联系在一起。
但是,如何辨别真假,仍是收藏家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台湾地区收藏家曹兴诚对一些无良拍卖行“知假拍假”表示遗憾和担忧。曹兴诚尤其指出那些拍卖赝品的已经形成了一股恶势力:“如果国家不出面,听之任之,长久下去,赝品会‘吃掉’真品,俗、丑的东西会变成文化遗产,对于整个民族都将是件可悲的事情。”著名画家丁绍光对于拍卖行的赝品更是深恶痛绝:“今年,中国境内拍卖市场上我的作品全是赝品。”
而米景阳和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则表现得比较温和。米景阳指出:“大拍卖行在鉴定真假方面投入的力量都是相当巨大的,也有着一流的鉴定团队。”他认为,“知假卖假”的情况目前在大拍卖行不会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曹俊杰 孙行之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