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园 尺寸:长20米,高3.2米材料:瓷、不锈钢、透明胶管
装置艺术,最早的说法是“现成品艺术”。20世纪初,杜尚这个法国人把一件日用品制成“作品”——小便器签上名置放于博览会。之后,他又推出将自行车轮胎和木箱堆叠的“作品”,举世哗然。但杜尚为他所谓的“现成品艺术”辩解道:“他为那个物品创造了一种新思想。”
世博会上,思想的碰撞无处不在。无论是一张便签,一粒石头,一本书,还是一块青瓷,艺术家通过开掘稀松平常的视觉元素,使日常性上升为一种民众关怀、文化理想。形象和观念的双重存在,等待人们的重新开启和解读。
历届世博会上,一个趋势性的发展,就是艺术元素的注入,引领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历史潮流。本次上海世博会上,艺术的力量和进步,使作品本身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普通观众眼中的趣味空间。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世博开幕之际所言:世博是在利用全世界的文化思考、文化实力破解世界性的难题。世博可以当做人类命运的一部分。
作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重要场所,中国馆贵宾厅汇集了各种形式的精美艺术品。贵宾厅的每一个空间都有一个文化含义的定位,《青园》的平和与诗意,就在一隔一断之间,婉转流动。
青园 局部
初衷:青瓷最能反映中国士大夫精神
中国馆贵宾厅的正东厅为青厅,属木,色青。该厅展示的一件艺术屏风,名为《青园》。根据中国馆最初设计的关于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进行的特定设计,青厅里,青瓷自然就成为该艺术作品创作材质的不二选择。
《青园》的作者刘正和周武认为:首先,《青园》这个名字带有一点家园的意思,虽然中国青瓷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浙江龙泉,但是它的影响力是世界的。所以青瓷是中国的一个符号,是国粹,青瓷更是一种传统工艺,最能反映中国士大夫文化精神的一种材质与器物。把青瓷做成片状,每一块都带着点手工感,以青瓷为承载形式与金属结构的结合,既传统,又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这件艺术屏风上的上千片青瓷,每一片都需要把握它的火候、色泽。刘正笑言:“你可以去看一看被我们废弃的近万片瓷片,这又是一件艺术品。”
作为中国馆贵宾厅里的艺术装置,把中国文化传达给世界,是它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艺术家们就需要用一种现代语,或是“世界语”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世界沟通。所以,作品《青园》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青”和“木”,而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理解:老百姓的关注和艺术家的创作是相对应的
然而,面对世博会上各种形态的艺术作品时,普通观众又如何领会艺术家的思想,如何读懂这些装置作品内在的涵义呢?刘正认为,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从始至今从未低过,“人们只是有时候不太了解这个领域,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认知水平低。对于艺术家来说,他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矛盾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势必会遭遇很多问题。“一个好的想法只有等到他的创作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才能够表现出一个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的外在形态。”刘正认为,“客观地说,老百姓确实在很多时候不理解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也不要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追求。而对于观者,也不要轻易否认自己暂时不理解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态度,一个是创作者的创作态度,一个是社会的接受态度。只有这两种关系都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艺术家就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观众也不会进入误区,他可以接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因为很多伟大的艺术品,往往在一开始,大家并不觉得好看。这是因为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好看’会有点不太一样,所以他会觉得不太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