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艺术旅行
2010年09月15日 10:49 时尚男士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革命与艺术的故事

从1993年策划中法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开始,我就不想局限在艺术策展人、经纪人的角色,我热衷不同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碰撞,我想这才是艺术最有意思的部分,对整个世界而言,艺术是一座桥梁,而绝非市场。因此,我把中国当代艺术带到法国、俄罗斯、希腊,并在每一个地方引起反响和碰撞。而把中国当代艺术带到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则是我又一个企图。

2009年新年假期,怀揣着这个艺术计划的雏形,我带着妻子、女儿,终于来到这个神往已久的岛国。到达哈瓦那已是夜晚,湿热的空气,零星的灯光,整个城市目不能及。沿途隐约听到的拉丁音乐,空气中偶然飘过的雪茄烟味,让我感到这已经不是梦幻,我的脚已踏上古巴的土地。

到达哈瓦那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登上酒店屋顶,一览朝霞辉映中的哈瓦那城:天空奇异地清澈蔚蓝,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信步游弋,圆顶尖顶的各种西班牙式建筑在街道两旁伫立,远处几棵棕榈树的剪影伫立在蓝白相间的海湾轮廓,耳朵里已听到一两声喇叭声,哈瓦那近在咫尺。

接下来的几天,我步行在哈瓦那城区,逐一去体验与观赏这个城市的民风,以及殖民时期到二十世纪各种风格的建筑。哈瓦那的新街古巷飘扬着大大小小的古巴革命的旗帜;我自小熟悉的卡斯特罗身着军装、蓄着大胡子的斗士形象,与切·格瓦拉头戴五角星军帽的理想主义者肖像,在这个城市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挂历、名信片与艺术品。街上轰轰跑着的美国制缤纷老爷车,与前苏联生产的拉达轿车较量着各自马力;蹄声嗒嗒的欧式马车与中国制造的大型豪华旅游车各行其道,平安相处;深橄榄肤色的古巴人民友好地打着招呼,与世界各地前来旅游的各色人流夹杂在一起;挺胸收腹的警察,巡视穿行在大街小巷中。

除了这些第一印象,哈瓦那的建筑也特别值得一书。1959年,古巴革命前留下来的一些城市旧建筑,从西班牙古典殖民样式到新古典、装饰艺术、极简主义建筑,气魄恢宏,其规格与品质遗留着当初瑰丽豪华的影子,令人震撼;而古巴革命纪念馆与古巴现当代美术馆只一街之隔,分别讲述着革命与艺术的故事。

人们心中仍然燃烧着革命的余火

这是一个时光如此错位与重叠的国家,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凝固、分解。

更让人惊讶的是,艺术在这个国家受到了相当的尊重,并没有因为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人为武断地践踏历史的真实。古巴国家美术馆是一座十九世纪末期建筑,是座带着巨大彩绘玻璃穹顶的新古典城堡。当我走进古巴国家美术馆时,我发现卡斯特罗在革命成功后,收缴来众多艺术品,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作品,到十四世纪荷兰、西班牙的经典艺术作品。而十七、十八世纪欧美各国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非常专业地陈列在美术馆中。

在哈瓦那,我每天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感受与思绪,寻找少年时期对古巴的想像。眼前的景象印证或消解着记忆与想像,还原给了我一个立体真实的古巴。

很显然,我原来接受的所有信息都曾被严重修改,哈瓦那的美丽名符其实,但中国与古巴并不是亲兄弟,仅仅只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由于卡斯特罗是坚定的反美帝国主义者,近50年来,由于受到美国的经济封锁,古巴这个“美国后花园”物质十分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甚至不及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国家每年的外汇收入仅靠出口咖啡、朗姆酒、雪茄及白糖获得。但古巴人民是硬骨头!哪怕有许多无奈在流淌,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生活依旧热情奔放,文学宗教依旧,音乐依旧,艺术依旧。就像那里的季节只有夏天一样,人们心中仍然燃烧着革命的余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骨子里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