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毅家族基金全力支持中国当代艺术项
2010年10月22日 16:00 凤凰网时尚 】 【打印共有评论0

2010秋在波士顿、纽约及香港三地弘扬中华文化

(香港,10月20日)何鸿毅家族基金宣布在今年秋季赞助三个全新中国当代艺术项目,覆盖波士顿、纽约及香港三地,藉此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地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关注和认知。

基金支持的项目包括,由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策展的“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展览从11月20日开始重点推介十位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家,以新作回应艺术馆珍藏书画;以及在10月15日于纽约联合发布的两个意义重大的纪实项目: ― 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和由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 创设的专属中英双语网站“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它们透过对弥足珍贵的原始素材和文本收集、纪录以及翻译,系统地探讨了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发展。

何鸿毅家族基金主席何猷忠先生认为: “能够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携手合作发展项目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深深体会到当代艺术是一扇门,引领大众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是谁、我们的今天从何而来。当代艺术作品能够引发人们探求和认识传统中华文化;基金正是透过赞助,让我们的后代得以分享我们这个年代的艺术,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在我们茫茫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

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呈献的展览“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如何启发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意。这个极具开创性的项目展示十位顶尖中国艺术家的新作,以回应选自博物馆常设展之杰作。参展十位艺术家包括张洪、李华弌、李津、刘丹、刘小东、秦风、丘挺、徐冰、喻红及曾小俊。

“与古为徒”项目的筹备历时五年。早在2006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通过艺术家驻馆计划邀请了十位来自国内或侨居海外的顶尖艺术家,亲临波士顿细味艺术馆藏品,从中挑选一幅经典作品作为新作响应的对象。而艺术家所选取的作品无论在年代、表现手法以及文化背景方面都各不相同,跨越公元前11世纪的青铜器皿,至杰克逊帕洛克(Jackson Pollock)1949年油画作品。新作更是手法多变,由典制手卷、立轴、木制雕刻屏风至画帛,以及折叠纪念书册不等。

《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生机盎然,且在当代国际艺坛上备受重视,但任何一种西方语言中尚不存在对这个重要艺术现象的系统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鸿毅家族基金决定资助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文献精心甄选了一批原始文本译成英文。这些文档涵盖前卫艺术团体的宣言、代表性的艺术家之著作、重要的评析论文等。文献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出任编辑一职,他也是本基金的名誉顾问之一。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

何鸿毅家族基金慷慨支持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建双语网站 (www.china1980s.org) 项目,为宝贵的学术资源提供了一个免费分享的网络平台。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1980 年代的影响极为深远。文献库汇集了数百本八十年代的出版物以及原始素材,完成了逾70次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相关学者的录像采访,并将一批著名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个人珍藏进行数字扫描和存盘,更完成了一出纪录片的制作。基金认为,这个网站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源,促进了对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转捩阶段的学术研究。

有关 何鸿毅家族基金

何鸿毅家族基金建基香港,旨在推广中华艺术及促进大众对佛教哲学的了解。

自2005年成立以来,基金积极支持全球众多艺术及文化项目。2010年6月, 基金赞助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呈献《中国秦兵马俑展》,展览为期六个月,为秦俑首次访加的第一站。同年9月,基金与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共同出版《我的家在紫禁城》 丛书,并在香港合办同名展览。《我的家在紫禁城》透过明、清两朝宫廷故事,生动呈现中国建筑、工艺、文化及历史。2009年4月,英国首个佛教雕塑常设馆 “何鸿毅家族基金馆”于伦敦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揭幕;基金同时举办为期一个月的 “佛理面面观”(The Many Faces of Buddhism) 艺术节目系列,分别透过座谈会、宗教舞蹈及电影节,加深观众对佛教哲学的了解。其他文化交流项目包括: 促成大英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策展《英国与世界:1714-1830》大型展览 (2007)、赞助纽约古根汉博物馆举行《蔡国强: 我想要相信》回顾展 (2008)及支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南京市博物馆作有史以来的首次合作,举办《明朝宫廷艺术》展览 (2008)。

在香港,基金积极发展本地艺术教育,为年轻人提供接触和参与艺术的机会。基金于2005年创办“憧憬世界”,透过摄影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探索身份、家庭、小区、环境等议题。超过1,000名来自200多间南中国及香港学校的视艺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 2009年,基金分别推出为中学生而设的“笔可能”写作计划;以及与云门舞集舞蹈教室合辨“敢动! ”,为4至6岁孩子提供一个身体课程。在培育青年艺术家方面,基金与香港管弦乐团合办“驻团学员培训计划”,为全亚洲唯一的驻团培训计划,帮助年青华裔弦乐手成为职业乐团的乐师。基金亦设办 “杰出华人作家交流计划”,由评选委员每年选出一位出色的香港华人作家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基金深信,佛教哲学是个人及社会转化的重要途径,所以策划和支持多个将佛教哲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以及探讨佛理与艺术之间的关联的项目。基金支持The Dragon's Gifts: The Sacred Arts of Bhutan计划,以保存、纪录及展示不丹金刚大乘佛教的艺术文化。

这个跨年计划为不丹僧侣提供文物保护的专业训练及制作宗教舞蹈Cham的录像库。相关展览横跨2008至2010年,到访纽约、旧金山、巴黎、科隆及苏黎世。基金希望透过这计划激发其他团体努力维护及振兴传统艺术与文化。

有关何鸿毅家族基金工作详情,请浏览 www.rhfamilyfoundation.org。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