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补霓裳——揭开国内顶尖丝织文物修复面纱
2010年11月18日 11:10 中国艺术品 】 【打印共有评论0

对龙对凤锦复制品局部。

千年夹缬 千里挑三   

这是三件体现盛唐最高成就夹缬丝绸染织品:唐代花卉纹夹缬绢幡、晚唐花卉纹夹缬绢幡、唐代花卉纹夹缬绢幡身……在地下尘封了千年后,与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相会,遥想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   

湖南马王堆汉墓里那轻雾般的纱縠、浙江钱山漾遗址的一小缕不起眼的丝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以“科技奥运”为理念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包括如辽宁省博物馆藏目前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经卷《织成金刚经》、我国最早的连环画——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丝卷《蚕织图》等在内的一批从春秋战国到唐朝的国家级丝织精品,让国内外观众叹为观止。令人自豪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借助中国丝绸博物馆一流的丝织品修复技术才得以面世的。   

为把最好的丝织品展现给中外宾客,赵丰想到了旅顺博物馆的千余件纺织印染品文物。“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敦煌丝织品与中国国内其他收藏机构相比不仅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品类全、精品多,特别是体现盛唐时期中国染织技术最高成就的夹缬丝绸更是同类收藏中的佼佼者。”赵丰专程来到旅顺博物馆,将千余件文物一个不落地全部查看,精选了这三件国家一二级文物。   

“特别是那件唐代花卉纹夹缬绢幡身,是在褐色绮地上印染的黄色团鸟花卉丝织品,不仅有夹缬的工艺,还加入了类似现在的蜡染工艺,因此显得更加漂亮。”赵丰提及这件文物不同于其他两件之处,它是被上下两层薄如蝉翼的纱罩了起来,原来,这件文物由于破损严重,必须用现代的手段加以修复。   

我们不得不佩服唐朝时中国人的智慧———夹缬作为一种丝绸印染技术,源于古老的印章,与肇始于唐代的印刷术相辅相成,而其成熟和发展则是在盛唐和五代。它们以绚丽的色彩、精美的图案成为盛世大唐的一分子,白居易就曾有“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的诗句,生动描述了夹缬丝绸的艳丽多姿。形象地解释,夹缬就是用两块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纺染印花的工艺,夹是两方相对夹持的意思,缬是印染出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然而,夹缬工艺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很短暂的时间,大约在元朝时就失传了,因此这些文物更是弥足珍贵。”为修复这些珍藏,中国丝绸博物馆会同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研究人员远赴西藏,寻找可能的线索。在西藏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染色工程师刘剑见到了用于包裹唐卡的覆面,采用了五彩夹缬的印染工艺。但是继续追寻,却无人知晓覆面的由来,根据推测可能是尼泊尔或印度的产品。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从文献入手,在瑞士学者撰写的一本讲述印度夹缬的论文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在一块19世纪夹缬版的雕刻孔中发现塞有织物。从中得到启示,成功复制出了明代的蔬菜瓜果夹缬绢。   

从贵为宫廷贺礼的五彩夹缬,到百姓用的蓝白夹缬,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虽然,我们的现代印染早已进入机器化的时代,但是手工艺品是心与手的成果,蕴含着别样情趣。

链接   

每一次修复都是创新   

世界最长的经卷《织成金刚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花丝绸……中国丝绸源远流长,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常有珍贵的古代丝织品。   

由于种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很多丝织品出土时已面目全非。而丝绸的修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一直以来,国内博物馆总是要借助国外丝绸修复专家的力量。   

位于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丝绸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所在地。该中心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为首的多个课题组创新的《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研究》、《基于丝绸文物修复的薄型丝织物研究与开发》、《古代纺织发明创造文化遗产科学价值试点——古代夹缬工具与技术复原》等科研项目,在丝绸文物鉴定、修复研究等领域领先于全国,其学术交流活动走向世界。2008年,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丝绸博物馆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和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慧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