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补霓裳——揭开国内顶尖丝织文物修复面纱
2010年11月18日 11:10 中国艺术品 】 【打印共有评论0

修复完成的荒帷

穿越时空的故事,不断发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角角落落——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出土文物被发掘时,那一件件衣服经常是破破烂烂,和泥土混成一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修复师,用自己的妙手绝技,化腐朽为神奇,将从古墓发掘的纺织品文物奇迹般修复还原。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资助下,协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完成的《东周纺纺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2010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近日将在北京召开,中国丝绸博物馆将在会上领取这项大奖。

修复前的荒帷。

世罽袍 绝代华服   

那是1995年初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新疆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营盘一处汉晋时期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最引人注目、资料最丰富的是15号墓中出土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jì)袍,堪称稀世瑰宝。其面料是一种双层两面纹组织的精纺毛织物,通幅织出成组的以石榴树为轴的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带有浓郁的希腊(罗马)、波斯艺术风格。   

2002年夏,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和技术部主任汪自强应邀飞往新疆给“营盘美男”动脱衣术。“那天气温达47度,是乌鲁木齐30年来最热的一天。”赵丰至今还记忆犹新。   

由于经历了1500多年的侵蚀,这件罽袍出土时其背后已经出现大面积腐烂,碱、血污渍使这件衣服上的许多花纹已经辨认不清了,而且跟尸体紧紧贴在一起。因当地的修复条件有限,罽袍被运回中国丝绸博物馆。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修复师们只能用独创特殊的有机溶液,上下两层垫上宣纸,表面除尘。有时可以用手轻轻敲打,当上下层宣纸吸掉了部分灰尘后,再换上新纸,然后用毛笔慢慢吸走上面的灰尘。经过清洗的衣服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质料相当高级,胸口上绣的图案非常漂亮,色彩鲜艳。   

找布料最难了,市场上要找到这样的颜色绝不可能,只能自己染,一次一次试颜色,要染几十次上百次才能找到感觉。缝制也非常复杂,手掌大小的地方要缝几万针,花上一个月左右时间。   

仅仅在9个月后,这件在戈壁滩上沉寂了多年的稀世瑰宝,经修复师创造性的劳作,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华服,依然是那么精致鲜艳,令人惊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慧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