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艺术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如何发展当代艺术,如何协调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是艺术管理者、工作者以及收藏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收藏投资导刊》记者在文化部获悉,目前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中。为此,记者采访了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
记者:据悉,文化部正在筹建两个国家级艺术研究中心,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诸迪:我们正在筹建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这是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的国家美术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拟设在中国美术馆,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拟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目前已基本完成方案论证,计划今年12月份正式启动。这两个研究中心的核心任务是要组织专家对国家重大学术课题进行规划、组织实施课题招标、课题验收、以及成果推广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国家已有的重要收藏进行普查,建立国家文化财产目录,同时制定收藏规划。
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要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系统研究和对现有收藏的普查,针对存在的空白和欠缺,指导美术馆进行抢救性的收藏和挖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作品收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当代艺术文献进行整理和收藏,这是研究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两个中心的建立是我们正在调整美术研究及理论建设格局,重建艺术研究生态的基础性工作。
记者:为什么要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
诸迪:我们是力图建立一个新的格局和生态,来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建设需求,这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家会比较偏向于去做市场上兴盛的,能产生经济利益的事情,市场很容易成为一种导向。但是基础性的,对国家艺术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事情往往容易被忽略。
我们现在需要着重考虑艺术格局和生态的建设,它是一个体系,现在这个体系有些混乱,很多因素在博弈,系统有些失衡,到底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秩序,在市场经济中不能靠统一的行政手段,也不可能简单化地解决问题,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艺术健康发展的新机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有学术标准的制衡,要培育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机制打开了,优秀艺术家不断涌现,高水平的作品不断涌现,市场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是相辅相成的。
记者:建立这种新的格局和生态的困难在哪里?
诸迪:现在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不仅是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关系问题,首先面临的是传统艺术如何很好地继承、保护和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困难是左腿这步都没迈出,右腿这步很难跟上。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做得不错,它把古典的东西、古代的遗存、艺术史中的经典都保存、整理和展示得很好,而且不断进行研究和挖掘,与当代艺术形成参照。
我们对传统艺术的系统整理和展示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换句话说老百姓应该能够看到传统艺术的精华,不光是中国的,还要能了解世界的艺术精华,了解艺术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对当代艺术形成比较判断,有利于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传统艺术也不会因为当代艺术的发展而被忽视。当然,西方艺术的发展也有它自己的问题,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的模式。我们现在虽然不断提出要重视自身传统,但是对传统艺术缺乏很好的梳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这一步是一定要做的,这步不做好,下一步就很难走出来。对我们来说必须做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当代艺术创新两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是开拓性的。
记者:这种开拓性的工作是需要高端的学术机构作为支持的。
诸迪:我们在推动资源整合、推动格局的重新调整。比如说加大对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品或者当代艺术的研究和收藏、文献档案的建设等,大家都认为这非常必要,但是实际开展工作时,仍然困难很多。现在各地都有一些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学院、画院等各类学术机构都在做,比如,研究798艺术区的就有十几个团队。但是这些研究比较分散,比较个性化,甚至有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成果也很难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没有人去研究,这也对国家文化安全造成隐患。但要有效地形成合力,让它们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各自的利益和体制的障碍。
所以,我们思考在当下大的环境和状态下如何寻求艺术发展之路,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要加强国家的统筹和战略性规划。今年我们成立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就是大的发展战略中的一步。这两个研究中心是国家级的开放性的学术平台,要组织全国的力量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作用,课题的规划、申报、验收和重要成果的发布与推广,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它要把全国的研究力量和有代表性的专家们聚集起来,使这个平台的成果能够代表国家的水平,也成为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记者:这两个中心是不是也肩负着国际艺术交流的任务?
诸迪:是的,我们现在需要有这种代表国家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高端学术研究机构,否则我们跟国外高端学术交流就会有障碍。当然民间交流是必要的,也会越来越丰富和深入,但是国家间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还需要靠国家行为来保证和实施,这方面这两个国家研究中心今后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贺雷 梁兰 编辑:王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