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功鑫: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览需突破两障碍
2010年09月13日 13:27 艺术中国 】 【打印共有评论0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日前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在谈到何时能实现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览时,周功鑫表示主要有两步要走,一是关于“司法免扣押”法令,因为担心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后被扣押,希望大陆愿意去立这样一个法令;二是关于署名的问题,希望大陆能接受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称号。  

解说:这是一段起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传奇。在抗日战争的弹雨狼烟当中,北京紫禁城的一万三千多箱稀世珍宝开始了世界文化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的国宝大迁徙。在历时十五年,历经数万公里的漂泊之后,这批珍宝或去了海峡对岸的台湾,或留在了中国大陆。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不久之前,在温总理深情喊话之后,分属两岸的传奇画作《富春山居图》终于确定将在明年与台北跨海合璧。然而,台北故宫的文物何时能够登陆?半个多世纪以来,台北故宫---这座古老中散发出年轻的博物馆又对台湾的社会和民众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不久前,带着这些提问,我来到了台北采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女掌门”周功鑫。

周功鑫:是吕祖善省长送给我们的一个《剩山图》的复制,我们放在一起。

主持人:所以这里已经先合璧了?

周功鑫:先合璧了,这是我们复制的。

主持人:请你给我们解说一下。哪一段是哪一段?

周功鑫:这一段是我们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的这个《富春山居图》,那这个《剩山图》在这。

主持人:但所谓的头应该是《剩山图》。

周功鑫:《剩山(图)》,是,他们只有这个,你看这个,这个印章,这个齐缝章,有没有看到,三分之一在这,三分之二在这。

解说:《富春山居图》取材浙江富春江两岸美景,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一共用了七年才最终完成。因为画中处处流露出清灵脱俗、洒脱飘逸的神采,《富春山居图》也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周功鑫:这是早期的,早期的画它就,他画的比较早,你看他往后面越画越流畅。因为他本身画画对他来说他是五十岁才开始,七十岁是他的高峰,那这一件他一画出来就是在画史上就非常重要,所以你看历代的收藏家,连乾隆皇帝那个时候都非常高兴拿着这个仿本还看得很高兴。

解说:周功鑫告诉我,其实自问世以来,这幅珍品曾多次历尽辗转流失,被世人视作传奇。明朝末年,这幅画传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因为极其喜爱此画,吴洪裕在临死前曾下令将此画焚烧陪葬,幸亏被人及时抢出,但画已经被烧成两段。

主持人:但它烧毁的部分是哪一部分是哪一部分,看不到。

周功鑫:在前面。

主持人:就是比《剩山图》还要再前面的。

周功鑫:对对对。

主持人:所以还差多少长度。

周功鑫:它那上是跋,提的跋。

主持人:主要的图还在。

周功鑫:图在,这边也烧了一点点,就差一点点。

主持人:还算是抢救得好。

周功鑫:因为是卷起来,所以卷起来一定是前端的部分,抢的快嘛。

解说:被火焚后,较短的《剩山卷》被高价买买卖卖,始终流于民间,多年后才被浙江博物馆从书画鉴定名家吴湖帆手中购得。而较长的《无用师卷》则辗转流入了清宫,1948年底,它与数十万宫藏文物一起被运往台湾。

主持人:其实是两年前,陈文茜找您说刘老板想跟您见个面。

周功鑫:对,没错。

主持人:然后就起了这段因缘,可以说说那段故事吗?

周功鑫:可以呀,因为那时候因为陈文茜是我们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也是我的好朋友,当时他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媒体人,也是文化人,就是刘长乐刘总裁,后来席间刘总裁提到了就是说那个《剩山图》,我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剩山图》,他说有没有可能将来有一天一起展,能够合壁,我说这当然可能了,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闲谈里面,刘总裁说他去努力那个部分。

解说:然而,要实现《富春山居图》的合璧,两岸之间却面临着重重阻碍。

从1971年开始,台湾正式退出了联合国,在之后将近二十年中,台北故宫的文物没有进行过出境展览。1989年,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向台湾提出了借展故宫文物的要求。然而由于担心大陆方面的反弹,最初台北故宫对赴美展览并不赞同。最终美国特别授予台湾“安全归返”的“司法免扣押保证”,使台北故宫重新开启了文物的“出境”交流。

周功鑫:全世界现在各位也知道,这个本身这个文物都是来自于各个地方,可是大家这个民族意识在提升,对自己的文物的这个所谓的要求或拥有那个意念会比较强烈,那可是办展览的时候我们要顾虑到这个全方位的顾虑,所以我们就从1992年之后我们有这么一个法令,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在我们整个的这个对外借展方面已经成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主持人:如果没有司法免扣押的话,如果文物借展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周功鑫:我打个比方好了,如果我们这个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那这个时候呢忽然有一个观众说,这些东西应该是不能再送回台湾,应该是要把它扣押下来,那这个时候法院一定要有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他一定会闹,那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当你要去处理,那一定会展览要停止,那这样我们也知道一个国际展览需要投注的无论是经费、人力还是时间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在全世界做任何展览,为什么要有这层法令,也就是要避免那样的尴尬,或者是那样的困扰。

解说:其实就在2009年12月,上海方面也曾向台北故宫提出过商借《清明上河图》,让两岸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能够在世博会上实现联展,而为了消除台湾方面的顾虑,上海博物馆甚至提出愿意用珍贵文物送到台北做“抵押”。

主持人:两岸之间因为很愿意继续的进一步的交流,所以大陆方面有很多变通的想法,但这种创想出来以后您觉得还是不可行。

周功鑫:因为重要的,全世界的法令一般来讲,司法,行政和司法是独立的,所以呢,再大的这个所谓的行政命令都当司法要提出来,要主张的时候,那你都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我也知道有的像中国大陆担心的是,说这个法令是不是跟政治有关,其实跟政治完全没有关系,它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交流。

主持人:大陆的很多的民众也在问就什么时候故宫博物院的展品,台北的展品能够到大陆去展览。像我那时候访问吕祖善省长他说两边都有难处,他们希望先走第一步,未来有机会真的能够回展。

周功鑫:我觉得吕省长是讲的非常的实际,就是那是第二步是未来就是中国大陆能够接受“国立”故宫博物院,然后愿意去立这样的一个法令,其实不是为了故宫,而是为了全世界的文物来的时候在那个做展览期间不受干扰。

主持人:因为司法免扣押大陆很担心的一点就是很多那时候八联军被抢走的一些文物,现在比如说已经到了法国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它要回来的时候大陆的民众的那种情绪。

周功鑫:可是我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中华文化想推广,从推广角度去看的话,中华的文物全世界都有,那也是文化等于。

主持人:力量的扩散。

周功鑫:力量扩展得更大。那中国的这个历史,或者文化,或者艺术,全世界人都会了解啊,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主持人:这里面是各种宝藏都有的。

周功鑫:这个是太一刀两面。

解说:与北京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相比,坐落在阳明山脚下的台北故宫显得清秀质朴,不事张扬。然而,在外界很多人开来:就是在这座博物馆里,珍藏着几乎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精华的收藏和宝藏。它像是一艘漂洋过海的巨轮,满载着珍宝,久久地搁浅在海峡的这一边,也搁浅在很多中国人的情怀里。

2010年6月初,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一行30多人,从南京出发,踏上了对一段尘封历史的寻访之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此时,在距离东北只有200公里之遥的紫禁城内,清宫国宝危在旦夕。1933年1月,日军的铁蹄踏进了山海关,当时的行政代理院长宋子文代表政府作出了“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的承诺,并决定将文物迁离北平。2月初,紫禁城中的一万九千多箱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启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

周功鑫:全世界没有一个博物馆像故宫博物院,它的文物是跟着它的这个为了避难,能够到处迁移的,这是很大的工程。在南京这一段,还曾经到俄罗斯做过展览。那另外在重庆的时候,也有人曾经用过善本书,而且还做了一个抄写的工作,他说自己的这个印象深刻以外,自己还学习很多,从这里看到展览或者是东西在当地都还是在为民众服务,还不止是说是保存,或者守护着这些文物。

 

解说:1947年,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躲避战火的故宫珍宝被陆续运往南京。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南京局势动荡不安,国民政府准备撤退。蒋介石下令,带走存放于南京的故宫南迁文物。从1948年12月起,共有2972箱清宫文物被装上了军舰,运往台湾,最初存放于台中的一个防空洞内。

在两岸格局相对稳定之后,台湾当局开始考虑找一个能够和紫禁城的宫殿相媲美的地方来长期安放运到台湾的皇室珍宝。1965年底,位于台北近郊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65万件文物被藏到了博物院背靠的这座大山里。

早年间,由于父亲曾在台北故宫工作,所以年幼时,这座大山始终是我心目中最为神秘的地方。

主持人:我自己小时候就非常的,就觉得它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我已经说过我在我爸爸的monitor(监视器)上面老是看到有一个地方,那个洞口老是会有一个摄像头看着,就是禁止人员进出,如果有可疑人物一定要去禁止的,就是我们后山的那个山洞,以前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这里面是各种宝藏都有的。

周功鑫:因为这个早期你也看得出来,山洞是大家觉得最safe(安全)的,最安全的,那我们有200多公尺长,而且是两个,两个这个隧道,那早期的时候,我们其它的器物都在里面,后来,就把其它器物,除了瓷器以外,都移到了我们就是行政大楼的地下室,那瓷器就放在,陶瓷就放在山洞库房里面。因为台湾是个地震地带,所以我们所有的都是放在铁箱里面。

主持人:我们那时候说把书画移出来也有原因,因为那边还比较湿,比较不容易控那个湿度,不然的话太浪费电,这是我也听说的。

周功鑫:对,对,你讲对了,它需要的电力比较大。

主持人:我们很好奇有一些常年的展物,比如翠玉白菜、毛公鼎,或者是肉形食,他怎么样去维修它,是不是休馆的时候有特别的维护。

周功鑫:事实上这些像玉的材质,石的材质,它倒是,只要你让它能够在很安全,不受碰撞就可以维护得很好。而且这个它对温湿度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那书画有机材质就要非常的小心。

解说:曾有媒体描绘说:就在这座博物馆的后山及地下,荟萃着几乎是中华文化中每一个最为华彩的篇章,的确,在全世界仅存的70件的汝窑瓷器里,有21件藏于台北,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有80%集中在这里。宋代书画收藏更是无出其右。这里珍藏的善本古籍近2万册,四库全书中最完整的一部赫然在目。此外,最被外界熟知的除了三大镇馆之宝毛公鼎、翠玉白菜、以及东坡肉形石,在行政大楼的地下室内,还珍藏着“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怀素的“自叙帖”、以及乾隆皇帝最喜爱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顶级国宝。

主持人:台北故宫大概有,67万7千件的瑰宝,然后北京故宫有150多万件,而且据说还有更多。它们这两个瑰宝珍藏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周功鑫:我们的大部分,就是宫里面的收藏,那大陆的话,有部分,可是有大部分还是后面的征集,以及这个考古发掘的文物。

主持人:也有人评价说台北的故宫是有宝无宫,北京的故宫是有宫无宝,你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周功鑫:这个是太一刀两面,我倒是觉得当然那个宫本来就是在那,那宝在这里我刚才讲了,我们都是宫里面收藏,最精美的,重要的,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在这里,那大陆又有些考古出土的东西,也补了这个它的这个藏品的那个丰富性。

主持人:您也对于北京故宫有一些建议,因为北京您说故宫的宫殿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瑰宝了。

周功鑫:对,没错。

主持人:如果有一个现代博物馆的连结的话,它本身就具有展物又有故宫的这个建筑的实物。

周功鑫:对,因为怎么呢?这个,北京故宫紫禁城,是在永乐18年建的,到现在,等于是它都有它的这个历史的记录,那为什么不能在21世纪,在北京紫禁城里面,有一个21世纪的建筑,就像我们看卢浮宫一样,可是它也有新的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所以我一直觉得,北京故宫可以多方面的去考虑,让那样的一个原地,那样的一个紫禁城,更能够发挥它的博物馆的功能,让它的藏品,能够展出。那对于观众来讲,是一种福气。

周功鑫:他是一个非常有品位的皇帝,可是不为人所知。

解说: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馆,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中国有了两座故宫博物院,从此,那些曾经在紫禁城养心殿朝夕相处的稀世珍宝们分隔海峡,隔水相望,一别就是半个多世纪。

然而,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毕竟无法抹掉这些宝藏同根同源的血脉,随着两岸交流不断破冰前行,这些深宫中的宝藏再次因为它们曾经的一位主人,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皇帝,重新团聚在了一起。

1972年,在台湾辅仁大学法语系毕业之后,周功鑫进入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90年代初,她曾赴法国巴黎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在那期间,她第一次来到北京,参观了神往已久的紫禁城。

周功鑫:那个时候我还在写我的博士论文,在收集资料,我是用巴黎第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去进到了大陆,中国大陆。

主持人:那您第一次到北京故宫的感受是什么?

周功鑫:那就是一个文化古都,让我感觉到就是这个文化在这个城市里面,它已经给了它的气质,所以无论从史的方面或者从艺术的角度,你都看到了它的丰富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