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报道——当200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启动它为期两年的行为艺术系列展时,珍妮-施林兹卡(Jenny Schlenzka)曾被任命为展览的策展助理——与PS1馆长克劳斯-毕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一道,为20世纪一些重要行为艺术家的作品“保驾护航”,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经典化。
1月至2月,MoMA将推出一组阵容强大的行为艺术及舞蹈作品展,与其他展览一道亮相。施林兹卡向ARTINFO介绍了这些即将开始的展览及行为艺术表演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具有互动性,为何舞蹈未死,为何《纽约时报》关于MoMA中央大厅对舞蹈而言是一个“伤心”的场所的言论是信口雌黄。
ARTINFO:请谈谈这次的行为艺术系列展,以及您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何MoMA要在此时强化行为艺术项目?
珍妮-施林兹卡: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代艺术的生产中有一股艺术家参与行为艺术的潮流。同时,在策展人、批评家,最重要的是在艺术家中间形成了一种更加广泛的认识,那就是行为艺术有多么重要,不仅是现在,而是一直如此。我这么说并不是专指上个世纪著名的60年代,70年代,而是更早的时候。基本上,如果你纵观整个20世纪的历史,每一次主要的艺术运动都有其“行为性(performative)”的一面。MoMA一直都有行为艺术表演,并有许多相关的藏品(大多是关于行为艺术的文献材料及照片),但这些材料一直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它们需要被载入正典。这是我们的使命,对吧?展示20世纪艺术及当代艺术生产。而行为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我们正在试图整合它。
是否有其他机构成功的行为艺术项目模式可资借鉴?特别是在一个美术馆的空间里而非专业剧场中展出行为艺术?
在美国,据我所知还没有像我们这样有专门的策展人、有专项预算的——像这次的行为艺术系列展真正只为了展示行为艺术的。我知道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曾经做过许多行为艺术的项目,他们在画廊或涡轮大厅里定期举行这样的活动。古根汉姆也曾做过蒂诺-赛格尔(Tino Sehgal)的个展,但那仅仅只是一个展览而已。据我所知,它们都并没有成型的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张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