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沉默”的尿失禁

2013年10月19日 10:06
来源:东方早报

  很多尿失禁女性患者因害羞、害怕而不去就医。 华盖 图

  很多尿失禁女性患者因害羞、害怕而不去就医。 华盖 图

如果没有症状,脱垂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可以选择不治疗。但是如果被诊断有脱垂,应避免抬重物、长期用力的情况,还要避免体重过重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脱垂恶化。除此之外,子宫托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子宫托最适合用在延迟或者不愿意采取手术的未生育患者身上,对于一些患者由于存在内科合并症而有手术风险的,也适合这种方式。

盆底肌肉锻炼

医生建议可以把盆底肌肉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蹲着小便,本身就是盆底肌肉锻炼运动,会比坐在马桶小便好,但注意不要加腹压。平时坐着、躺着、站着时想象自己正在解大小便,而试着要忍住解大小便,夹紧肛门周围及会阴部肌肉,当病人感受此肌肉时,则反复练习此收缩,心中默念1、2、3、4、5再放松。

一位53岁的女病人找到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GA)的公共关系主席琳西·海沃德医生(Dr Lynsey Hayward),患者患有严重的尿失禁和慢性咳嗽,病症严重无法工作,由于咳嗽时会合并尿失禁,每天晚上她的床单要湿好几次,由于她羞于告诉亲属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这个疾病,所以20年都默默忍受。但是,经过12分钟的TVT吊带手术,她20年的疾病就被治愈了。琳西·海沃德表示:“就算在西方,还是有很多女性由于害怕、害羞或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而没有就医;事实上,对于尿失禁已经有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这方面公众知晓度并不高。”

妇产科专家表示,中老年人常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导致的,每个产的女性都或多或少有盆底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而很多患者并不需要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分娩带来盆底疾病

女性的盆底主要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们封闭骨盆底出口,承载和支持着盆腔内的器官。盆底犹如一张“吊网”,将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紧紧吊住,维持女性排尿、排便、性生活快感等多项生理功能。盆底肌肉就像弹簧床一样,依靠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张力,通过持续的活动提供动态的支持。

对于女性来说,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当中激素的变化,还有妊娠期间胎儿的逐渐增大,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在产妇高龄产子、多胎妊娠、产程延长、难产、产钳助产、羊水过多、新生儿巨大等情况下,盆底疾病的发生率更高,病情也会更严重。

此外,发生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都容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这类疾病的最大受害者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等),其中因盆底受损而引发尿失禁的情况最为常见。

滞后的治疗

有针对中国大陆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0.9%,即3个成年女性中就有1个有尿失禁的问题,与盆底松弛有关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18.9%,但5年就诊率仅7.9%,诊治滞后相当严重。

“不少患者认为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女性生产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于是默默忍受该病带来的痛苦;或者有些患者认为这样的症状难以启齿,于是不敢就医。”上海市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童晓文教授说,“由于人们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度较低,所以预防和治疗的意识还较低。”

海沃德医生说,她曾经接诊过一个26岁的患者,由于3个月前分娩时使用过助产钳,分娩后出现了盆底肌的损伤,之后开始有尿失禁和膀胱、肠管脱垂的情况;性生活也出现问题,但这位女性在就诊之前一直认为这是生完孩子的正常反应,“尿失禁和脱垂并不是老年妇女的专利,年轻女性也有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

童晓文教授指出,产妇在分娩后的42天内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从而可尽早地发现问题。即使盆底功能没有问题,产妇也要及时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可尝试进行盆底肌训练法。其方法很简单,就是收缩、上提肛门。女性坐在办公室里或站着等公共汽车时都可以做,每次收提肛门时可持续3-5秒钟,可重复地做,早晚各做15分钟。女性还可以在排尿当中试做这样的训练,其效果会更好。

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医学定义为腹压增加时的尿液不自主外溢。症状上表现为咳嗽、大笑、打喷嚏或搬动重物等腹压增加时,无法随意控制尿意,产生尿液外漏现象。通常发生在产后及绝经后的妇女,有此症状的病人,在生理方面可能会引起湿疹、褥疮、皮肤及泌尿系统感染;在心理方面,由于外表及臭味引起不安、焦虑、丧失自信心,与朋友和家属的社交活动及性生活也可能受到限制及终止。

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原因主要与骨盆肌肉的松弛萎缩,尿道和膀胱解剖位置的改变,以及尿道壁内肌肉黏膜异常萎缩有关。其发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妇女经过怀孕及阴道生产后容易造成盆底肌肉和筋膜损伤,继而发生盆底组织松弛;第二,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盆底组织的血供减少,进一步发生盆底组织松弛。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妇科泌尿教授琳达·卡多索(Linda Cardozo,MD)指出,盆底肌肉锻炼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改善女性的尿失禁问题。产次与分娩方式、年龄、月经状态、慢性盆腔疼痛、腹型肥胖、便秘、饮酒、呼吸系统疾病史以及妇科疾病、盆腔手术史这些都是影响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女性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防止过度肥胖并且戒烟。而盆底肌肉锻炼是通过病人重复收缩提肛肌、尤其是耻尾肌,达到加强盆底肌肉张力的目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治疗轻症的压力性尿失禁和预防产后和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压力性尿失禁可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表现为尿失禁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至少每周发作2次;中度表现为在走路快等日常活动时;重度表现为在站立位时即发生尿失禁。琳达教授指出,对于中重度患者医生会根据病人年龄、日常工作、活动状况、工作性质以及患者本身就医的意愿及配合度、病人的盆底组织对尿道及膀胱的支撑程度、女性雌激素水平以及患者漏尿度的严重度,做整体评估后再做最后的治疗建议,患者还是应该及早就医。

脱垂不一定要手术

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GA)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指南》指出:高达40%的女性有轻微型的脱垂却伴随不明显或者没有任何症状;而中度以上的患者可能有下腹部或腰骶部下坠感,及阴道里面或外面有脱出肿物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卧床休息后肿物消失;重度患者可有排尿、排便困难,如尿流缓慢,小便不尽感,尿频或尿急迫感,压力性尿失禁等,还会伴随有一些肠道症状,例如肠蠕动困难或感觉不能正常排放,或在排便时需按压阴道壁;另外,由于宫颈和(或)阴道壁长期与衣物摩擦,可出现溃疡,伴感染,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脱垂并非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除了盆底肌肉锻炼能够帮助脱垂患者的症状在主观和客观上有所改善和缓解,还有其他一些非手术治疗方式可以选择。而根据《指南》中所述,如果没有症状,脱垂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可以选择不治疗。但是如果被诊断有脱垂,应避免抬重物、长期用力的情况,还要避免体重过重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脱垂的恶化。除此之外,子宫托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在阴道内使用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子宫托能够提供脱垂器官足够的支持以缓解症状。子宫托最适合用在延迟或者不愿意采取手术的未生育患者身上,对于一些患者由于存在内科合并症而有手术风险的,也适合这种方式。

变革的手术治疗

但是,女性患者如果有明显脱垂症状的,则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医生会根据年龄、手术史、脱垂的严重程度以及一般情况来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选择,即重建性手术以及阴道封闭手术。随着盆底解剖研究的深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和修补材料的发明应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已经从简单的把脱垂器官“一切了之”,发展到修复和重建器官功能。盆底重建手术能够较好地恢复盆腔器官的生理位置并保留患者的性功能,但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对于有严重内科合并症而又没有性生活要求的老年女性,医生则会建议采用“阴道封闭手术”。在这个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会将阴道壁缝合在一起,以防止脱垂再次发生。这种手术的优势是时间短以及快速康复,成功率达到90%~95%。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