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全国许多地方,“送钟”成了一大禁忌。如果你到网上咨询一下“送钟”的事儿,就会有一大批帖子告诉你,送钟暗喻“送终”,万万送不得。更有甚者以误传误,不少人以为钟也是个不吉利的东西。其实历史上的钟从来就是祥瑞的象征、皇室的最爱,如此文字上的牵强附会实在是令人扼腕。
及紫檀重檐楼阁式嵌珐琅更钟
“送钟”的广泛流传
雍正年代以后,宫廷里有了能自制自鸣钟的造钟处。钟越来越多,皇帝和皇室会把它赏赐给官员。同时通过贸易进口的洋钟也屡见市面,富豪大户可以用重金买到 洋钟。达官显贵家里陈设的自鸣钟,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红楼梦》里就有多处有关宁国府使用自鸣钟的描写。十八世纪初期之后,南京、上海、苏州、扬州、 杭州等地制钟作坊此起彼消,带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苏钟”作为商品进入民间,成为殷实人家中堂条几上的重要陈设。
清代晚期,钟表成为 清宫皇后嫁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件。据清宫档案记载,同治大婚时,礼仪处开出的皇后嫁妆册里有“座钟四座、座表二对”,交由粤海关筹办 ( 皇后的嫁妆均由宫内操办 ) 。第二次又在物品清单上追加了“洋钟二对”。光绪大婚时皇后的嫁妆中有8件钟表。在当时绘制的《光绪大婚图》中,便绘有四台高度1米左右的洋钟。
上世纪80年代,烟台木钟厂开发生产的仿唐风格落地钟,曾被选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地方政府
大约受宫廷风气影响,在清代晚期,民间的满族家庭出嫁闺女,嫁妆里都要有钟。根据家境不同,分别是洋钟、广钟或苏钟。之后,“嫁女送钟”的风俗进而蔓延 到汉族的官宦和富户中。由于当时即便一台苏钟也是价格不菲,此风俗在平民百姓中尚未流行。二十世纪初叶,德国、日本的制钟商瞄准中国市场,生产普通木壳机 械摆钟打入中国。这种工业化的产品,售价当然要比手工制作的广钟、苏钟便宜。这一方面使钟表这一奢侈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引发了中国民族制钟业的革 命。
1915年,经销洋钟的五金商行老板李东山,在烟台开办了宝时造钟厂,生产出“宝”字牌摆钟。由于其价格明显低于洋钟,又逢国内抵 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宝”字牌钟在山东、河北及东北三省十分热销,甚至在东北将日本“马球”钟挤出市场。普通百姓人家购买此钟的主要用处是做女儿嫁 妆,圆头红壳的座钟,摆放在新房的柜橱上,显得格外喜庆和庄重,又很实用,深受人们喜爱。若干年后新娘熬成了老娘,再把座钟传给出嫁的女儿,钟成了平民百 姓家庭传家宝。
“送钟”实例
同一时期,以钟为礼品赠送亲友或单位已司空见惯。例 如:1921年,武汉交通银行大厦揭幕时,当地工商界人士集体定制了一台落地式苏钟作为贺礼,并将赠送者的名字写在钟身上。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 婚时,宋的亲友所送的贺礼,竟是一只瑞士尊皇表厂生产的闹钟,钟的背面赫然写着:“介石先生 美龄女士结婚誌喜”。1934年,烟台永业造钟厂工人专门制作一台印有龙凤图案的座钟,作为送给老板夫人的生日礼物。1938年,烟台盛利造钟厂试制出 50台世界时落地钟,大部分被买去作祝贺商家开业的贺礼。1946年春夏之交,周恩来副主席写信给解放区的中共烟台市委,要求烟台组织生产一批优质时钟送 往延安,作为赠送给国际友人的礼品。
即使在民间流行忌讳送钟的新时代,在国家外事活动、重大庆典活动中“送钟”更是屡见不鲜。1991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访苏联,选用了“北极星”牌石英钟表作为国礼。之后,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出访印度,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访哥伦比亚,分 别选用了“北极星”牌落地钟作为赠送对方的国礼。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举行建区庆祝活动时,中央代表团分别向少数民族人民赠送了一批“北极星”牌 石英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杜泊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