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发展:“两端深入”
2010年04月12日 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21世纪》:10月下旬,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中央美院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承办者之一。您如何评估目前“中国设计”的状况,以及中国设计界与世界设计界的交流状况?

潘公凯:这次大会既是设计界内部两年一次的世界性年会,又具有与中国产业转型相关的外部意义。中国政府特别强调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的产业转型,在政策层面已有广泛的提倡,但目前设计领域还缺少强有力的实施措施。此次世界设计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性的设计大会,参会者将在2000人以上,目前全球的重要设计师大多将参会或演讲。此届大会与中国产业转型联系起来,可以大力推动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转型。

中国的设计产业在近十年间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这主要是市场发展本身强有力的自然而然的推动,政府此前还没来得及关注到这一市场潮流。由于产品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本身也会越来越重视艺术设计。在各类商品的利润结构中,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领域比如家居、服饰,设计已经成为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来源。虽然现代设计在GDP中的比重目前难有准确的数据,但设计的商业价值的确越来越受到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

以前设计产业的发展不大受重视,一是经济发展还没到这个阶段,二是缺乏了解。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主要阶段是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现代设计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在此期间与这些国家或者整体缺乏交流,或者整体交流多而设计领域缺乏交流,因而跳过了这一波设计发展潮流。

现在中国设计界与世界其他地区同行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就中央美院而言,对外交流非常多,绝大部分教师都有留学或出国讲学的经历,几乎每天都有外国专家在学校讲课,学校也聘请了不少外籍教师,国外设计界的信息也能及时获得。老师经常带学生去国外参加各种展览,机会很多。目前需要改善的状况是,来自设计第一线的优秀人才在设计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还偏少,不过情况正在迅速改变。

《21世纪》:中央美院目前正在担纲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工作,作为设计主创团队的总设计师,将如何在这一空间里展示“中国”?中央美院在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方面恐怕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在这方面,中央美院已有怎样的实践和筹划?

潘公凯:近年来中央美院在设计方面主要是为一些国家重大项目服务。2008奥运会筹备期间,中央美院负责了一系列视觉形象设计项目,包括奥运奖牌设计、招贴海报设计、奥运色彩体系设计、专车和专机图案设计、奥运邮票设计、奥运单项图形设计、机场专线地铁站室内设计、奥运公园景观和地上设施设计等等;国庆60周年,我们承担了游行彩车的设计工作,以及祖国60周年成就展的部分展陈设计等国家重点工程设计项目。这些国家项目要求都比较苛刻,对参与项目的师生的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好的锻炼,对中央美院设计专业的发展很有好处。学校因此非常重视这些项目,尽全力投入,在实战中教与学,效果要比一般的上课好得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