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记忆:六十年银幕中的“祖国”
2010年04月12日 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要是问少年时候最难忘的银幕经验,我会说,就是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起,五角星光芒万丈,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前进!大家都在座位上坐得笔挺,豪情加热血,恨不能代替孙道临去发送永不消逝的电波。

那些年,我们总是早早地赶到电影院,灯还没熄,已经魂不守舍,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天安门在银幕上放金光,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工农兵在银幕上放金光,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工农兵放完金光,接着银幕上一片黑色,黑色街道的尽头走来一个黑西装男人,同时响起特务的声音:“就是他,抓活的。”

我们的心顿时揪紧了。不过,等到向梅扮演的史秀英出现,对前来送信的人叫出一声“同志”,我们立马就得到了抚慰,然后,银幕上打出“保密局的枪声”,我们内心又亢奋又紧张又软弱又勇敢,因为知道这样的影片中,一定会有牺牲,但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这个,就是我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保密局的敌人对我党同志周甫祥用刑,但他硬是一个字没说,最后被活活打死。敌人残酷用刑我们宁死不屈的场面,在当年的电影中很多很多,受过刑的女性人物就有赵一曼、林道静、江姐、玉梅等等,而敌人呢,永远只能气急败坏地哀嚎,“共党分子!气死我了!”

因为无数这样的电影,《中华儿女》也好,《英雄儿女》也好,共产党员,尤其是地下党员,在前三十年,一直是人民偶像,我们最喜欢的场面,就是像《保密局的枪声》这样的结尾,潜伏在保密局里的我党同志刘啸尘被他的顶头上司张仲年发现了身份,坏人拿着枪在刘啸尘后面阴森森地说,举起手来,然后枪响,但倒下的不是我们的英雄刘啸尘,而是坏蛋头子张仲年,开枪的是另一个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无名英雄常亮。刘啸尘上前叫一声“同志”,观众席上的我们简直心魂荡漾。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最终互相说出“我爱你”,我们也挺激动,但是,这一声“我爱你”真是不能和咱们当年那一声“同志”比。1957年的电影《羊城暗哨》也有一个类似的结尾。我侦查员王练奉命打入特务内部,凭着信念和智慧,王练有勇有谋地战斗到了最后关头,跟着女特务上了被敌人劫持的船。途中,王练身份暴露,好在我们的同志及时出现,双方厮杀起来,而就在敌我双方还没完全分出胜负的时候,远远的海上有船发出信号,敌人马上来了气焰:“我们的兵舰来了!”但我公安干警随即正告他们:“那是我们的炮舰!”

听到这句“我们的炮舰”,真是幸福,这比吴琼花握住洪常青的手,阿黑哥握住阿诗玛的手还要幸福一点点,因为在前面的场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共同获得完全相同的幸福。我还记得,看《冰山上的来客》,“阿米尔,冲”成了中国人最喜欢的台词,但哥哥姐姐他们这些已然知慕少艾的好像说得更有快感些,而我和表弟,更喜欢影片最后一句台词:向天空放射三颗照明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 5 6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