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记忆:六十年银幕中的“祖国”
2010年04月12日 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一个武侠电影爱好者,我不想过分强调武侠电影的价值,不过,我想有一点可能值得提出,1990年代以来,当中国银幕不再强调中国感情时,武侠电影倒是从来没有停止过讲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凭着五千年历史和无限江山,武侠电影在一片红红灯笼中,一直是无限骄傲地在继续翻唱当年《上甘岭》里的歌曲:“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光明的阳光。”当然,此时阳光已然不同彼时阳光,但是相比一派不知是先锋还是阴郁的“英雄世界”,李小龙也好,方世玉也好,都显得更为幸福,因为这些英雄依然是“我们的”。而我们,当然更认同八十年代李世民身边的那个李连杰,而不是二千年在秦始皇身边的那个李连杰。

沧海桑田,电影中的祖国形象变得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么具体贴身,随时能引发滚滚热泪,甚至,看《高山下的花环》,当梁三喜光荣的时候,虽然整个影院一片哭声,梁老太太和玉秀用烈士抚恤金来还欠款,全国人民哭得稀里哗啦,但我们多少都觉得,像梁三喜啊,像靳开来啊,这些英雄没有获得足够的崇高感。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这是梁三喜和部队最后的关系。而祖国这次词,不知道是变得更重了,还是轻了,反正,在之后的银幕上,不是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词。

所以,当《三峡好人》里的几个农民工,放工以后和新来的韩三民聊天,说到韩是坐船来的,就问,那你有没有看到夔门,韩问,什么是夔门,对方就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人民币,指着背后图案说,你看,这个地方就是夔门,贾樟柯给了人民币上的夔门一个比较长的特写,韩三民放下这张新版人民币,也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人民币,说:“你看,我们老家也在钱上,这儿,黄河壶口瀑布。”对方也细细看了,说,“你的老家风景好美啊。”这个时候,我们真的非常感动。六十年来,共和国银幕上已经很少这样抒情的笔触了。

可接着,下一个镜头,我们看到韩三民站在高处,拿着人民币上的夔门对照眼前被拆得满目伤疤的三峡,我们的感动马上又被其他情绪代替了。

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每年有春游,每个月集体看电影。我们去春游,看江山如画满山杜鹃,总觉得生在这片土地上很幸福,一路上,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唱“花篮的花儿香”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一直唱到“血染的风采”,唱到“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自己感觉已经血染疆场,把青春献给祖国了。就像我们去看电影,看到“祖国啊,母亲”这红色的片名打在银幕上,心中那饱满昂扬的感觉,总觉得其他国家的人是不能领会的。但现在都变了,我的孩子也春游也看电影,但他们去游乐场看奥特曼,对他来说,视觉的高潮是超人的出现。而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六十周年隆重的国庆大典非常必要,五岁的儿子被盛大的场面所震撼,觉得我们中国太厉害太厉害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