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召回与“地下”建房:“不见光”的民生之痛
2010年09月06日 14:27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9月6日专电(记者金小茜、舒静)上周,两则有关“地下”的新闻牵动了人们的神经,一是“国家免检产品”金浩茶油被检出致癌物严重超标,企业秘密召回产品,瞒而不报达数月;一是年逾6旬的退休矿工陈新年应对高房价,竟用4年时间深掘6米造出地下房间。在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当今社会,却一再上演“不见光”的故事,不得不说是民生之痛。

一个是“地下”召回,为了不影响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公然打出“维稳”大旗欺瞒消费者;一个是“地下”建房,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向地下要空间偷建违章建筑。同为“秘密”进行,同样将己方利益凌驾于公共制度之上,引发的社会舆论却截然相反,人们痛斥政府部门和企业又一次“掩耳盗铃”,却同情老陈灵机一动,“自力更生”。

从网络“谣言”,到企业辟谣;从质监部门发布公告庇护,到媒体群起质疑,直至最终撕开企业伪装的外衣,“金浩茶油”闹剧的情节可谓跌宕起伏。遮遮掩掩、欲盖弥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对广大消费者健康权和知情权的无情漠视,“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驱使下的良知沦丧,仍在挑战国民对问题食品的忍耐力和食品消费信心。消费者权益再成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牺牲品”。

也正是由于政府部门对民生保障的乏力和滞后,让老陈在生存的重压之下,无奈地选择以一己之力“自力救济”。虽然地下标间“不能见光”,却赢得了网友的广泛同情。无奈与同情背后,是国人在高房价时代,内心“居者有其屋”的深深渴望。“房奴”“裸居”“购房年轻化导致高房价”“房屋空置率”……关于住房的种种争论从未平息,国家有关部门虽频出重拳抑制高房价,却尚难改变房价高企、住房压力普遍的现实。

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警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发生的今天,已成“老生常谈”,却难见实质成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抑制高房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也非一日之功。在各种民生问题凸显的时期,认真倾听百姓的民生诉求,真正想百姓之所想,下大力气完善和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制度,一桩桩、一件件地解决民生难题,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前提。唯有如此,像“地下”召回、“地下”建房这样不能说的“秘密”才能少一些,“不见光”的民生之痛才能少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