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雕之一——小石猴
展馆中陈列着出土于上宅遗址的小石猴雕像。在“猴头”上面,雕刻着眼睛、眉毛、耳朵、鼻子、嘴巴,非常形象;而“猴身”却被处理成了蝉形——显然,制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进行了大胆的概括,使抽象的“猴身”与形象的“猴头”完美结合,成为一件别具一格的艺术品,体现着上宅先民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良的制作工艺。
上宅遗址出土的文物可分为三类:其一为生产工具,多为石器;其二为生活用具,多为陶器;其三为装饰艺术品,既有石制的(如小石猴),也有陶制的(如陶塑猪头)。这些艺术品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分工日趋精密,某些行业已出现了专门人才。特别是这件小石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石雕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小石猴的发现,把我国雕塑史的开端提前了1000年。
石斧是原始农业的重要工具,砍伐树林、刀耕火种都要用到它。在上宅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这样的石斧,是上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器之一。不过,仅窥“一斑”,难以知“全豹”,整个上宅遗址的面貌究竟是什么样的?讲解员向我娓娓道来:
在平谷区东部,距区政府所在地16公里处,有个古老的村子,名叫“上宅”。明代在此地安营扎寨,形成村落,名为“上寨”,后来讹为“上宅”,沿用至今。上宅村西北,有一块台地,以前曾建有大庙,当地称“大庙台”。台地南北宽约50米,东西长80米,高4至5米。台地南部边沿下是村庄,村南为公路,路南为逐渐低平的田地,直伸向遍地卵石的泃河故道;东南为海子水库(即金海湖),截住了古老的泃河;台地向北山峦叠起,属燕山余脉。
1984年10月19日平谷县(当时尚未设区)文物管理所进行文化普查时,就在上宅村的这块台地上,发现了古文化遗址。1984年,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对上宅遗址进行试掘。在近40平方米的两个深沟中,挖掘出石器、陶器等500余件,轰动了考古学界。
1985年5月至1988年底,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全面的发掘。上宅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八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辽文化层,第三层至第八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层,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加上1984年发现的500多件,一共有3000多件。经碳14科学测定,上宅文化年代距今7000至6000年间。具体地说,最下面的第八层为一期,年代最为古老,距今8000至7500年;第七层到第四层为二期,距今7000至6500年,是上宅文化最具体表性的遗存;第三层为三期,距今6500至6000年。
研究表明,该遗址文化类型有北方红山文化特征,并与中原文化有联系,从而形成了上宅文化的独特风格,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所言:“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智能抓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