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顾问刘大为
悠悠牧歌(水墨) 2008年 刘大为
刘大为
望山(水墨) 2009年 刘大为
朗姆寨猎手(水墨) 2008年 刘大为
雪域生灵(水墨) 2005年 刘大为
远山(水墨) 2008年 刘大为
藏女巴桑(水墨) 2008年 刘大为
魏广君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系列访谈之一
问:作为第1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展览项目,“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将于9月29日在上海开幕。“写意中国”这个展览主题是您倡导和提出的,请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刘大为:这些年来,我在谈到中国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常说,在中国画的创作当中,应该注意提倡写意,也就是“一笔画”这样的创作方式。由于在一些全国的大型展览中,往往是工笔画作品或反复制作的作品比较盛行,占主导地位,而写意画、一笔画相对来说数量上比较少,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写意画、一笔画的研究和实践。我觉得这个现象应当引起美术界的广泛重视,要积极地提倡写意国画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并广泛展开研究探索,使这种艺术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弘扬,以取得应有的地位,这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这些传统当中,绘画是中华文化积淀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历史形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包括汉代的木石刻绘、壁画、帛画,一直到隋唐工笔重彩画的辉煌,宋代山水、花鸟的兴起,以及后来元明清文人画的兴盛,到新文化运动时提倡中西绘画的结合,将西方绘画的一些造型、色彩的元素融会到中国画里面。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艺术形式的出现,真可谓是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在中华民族绘画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要看到在汉代受到佛教绘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艺术跟汉文化艺术融会贯通,明代以后西方的宗教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跟中国画也有融会,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深刻广泛地学习借鉴西方,使我国绘画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后各种新的艺术思潮涌入中国,使中国绘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这个历史简单地叙述一下,应该注意到,在借鉴西方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美术教育逐渐学院化的过程中,当下从事绘画创作的大多数画家都接受过学院系统的造型、色彩训练,而这些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而传统中国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临摹来进行传承的方式相对弱化,以至于新的几代艺术家往往比较注重和强调造型与色彩的结合,甚至将整个注意点和重点都放到这一方面。在这种形势下,相比而言,在对绘画中的中国文化精神、笔墨精神的继承和传承上,这些年来就不够重视,至少没有去系统地研究和发掘。因此,很多青年艺术家注重工笔画,注重制作,对形式的探索下的工夫比较多,而且这些制作相对来说也更容易,更适合当下青年人的趣味,这是他受教的基本功和熟知的元素所致。而青年艺术家对传统的研究相对缺乏,这是学院教育引起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对国画传统教与学的弱化。另外,在传统笔墨的学习、继承与实践当中,很多年轻人往往质疑这种“保守的”的绘画方式是不是能够去表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貌,是不是适合当下的、新时代的语汇和审美趣味,也使得传统笔墨、一笔画的优秀传统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展。
当然,要想纯熟地掌握一笔画、写意画的技巧,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和积淀,因为在传统绘画当中,实际上是绘画操作者通过熟练地掌握、运用毛笔,从而很自然地、很和谐地写意达情的过程。在古代,毛笔书法是一个书画家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后来用钢笔书写,现在则是用电脑打字,今人控制毛笔的能力、熟练运用毛笔的能力,比起古人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年轻人并不能熟练地运用毛笔,也不愿意再去找这个麻烦,这是写意画不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就是对写意的认知有误区,其实写意画不一定只是大写意,一笔画、工笔画也有写意性。中国画本身都有写意的理念在里面,中国画不是以形取胜,而是以意境取胜,所以在工笔画的认识上,也需要现在年轻的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深刻、系统的认识、研究。当下对一笔画、写意画的提倡,关系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关系到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如何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精神,使中国画发扬光大进而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相应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所以,提倡“写意中国”是应该的,是必须的,也是当务之急。
问:您提到写意是中国画的传统,提到了写意精神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情况。那么,如何让现代人能够回归写意的生活态度,如何在现当代生活中表现写意精神呢?
刘大为:如何来传承、发挥写意、“一笔”的中国画传统,需要我们几代艺术家,尤其是老艺术家、中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老艺术家应该以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把他们毕生研究的成果在自己的教学中、创作中发扬光大。作为中年艺术家,就应该认真地去学习、研究中国画传统。对中国画来说,提倡传统文化(或用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国学”)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对它的认识、实践非常重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语言形式,我们这一代艺术家肩负着继承、研究、实践、掌握并使之能够长期传承的使命。当然这需要长期的磨炼,需要认真地去体验、去操作、去研究,在我国的美术教育当中也应该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近些年来,很多美术院校甚至一些名牌的、重点的美术院校对此有所放松,有些院校甚至要取消中国画专业。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中开设书法课,让孩子们逐渐熟练地掌握毛笔书法,使之成为我们全民族普遍了解、熟悉、实践的一门艺术形式。西方特别是南美的足球作为全民提倡的运动,人们从小都参与,那么这些国家出现一些球星、足球大师是自然而然的。不止是艺术院校的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要逐渐重视这个方面。
我觉得这次国家画院举办的“写意中国”展览,具有更特殊、更深刻的意义——对“写意中国”的提倡,使我们大家融入一笔、写意的绘画;作为一种提倡,使大家更关注这方面的艺术创作,能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产生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提出“写意中国”这个概念,使我们运用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提升到一种意境,使中国绘画本质的东西能够得到张扬。中国绘画本身注重在写实基础上走向一种精神层面、哲学层面,走向一种更深刻地表现思想内涵的发人深省的意境。把“写意”引申到“写意中国”这样一种创作理念,这个命题因此很有意义。
问:这次展览的起因是什么?这次展览作品的基本面貌都是中国画?
刘大为:最近各种全国性的展览、专业性的展览很多。在国画的展览中,工笔画制作这种形式的画越来越多,写意画没有受到重视。我在很多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后来我跟国家画院几任院长共同探讨过这个问题,特别是杨晓阳院长上任以后,我们就这个问题又进行过研究探讨,商量斟酌之后提出这个命题。
国际艺术节、国际博览会、世博会是全面展示各国文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文化成果、教育成果的平台,最实质的还是展示各国的文化。所以在上海博览会期间推出“写意中国”的展览,推出我们的写意画、一笔画,是最恰当地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方式。
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写意”的中国画。“写意中国”是一个大概念。在提倡一笔画的同时,我也提出好的工笔画要有意境,有意境也是写意。因为中国画本身,不管工笔、一笔,都是写意的,不是特别客观地再现真相,是有提升、有提炼的一种绘画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智能抓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