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夕照
浓香的菠菜卤肉面
鲜香的芦荟虾蟹面
□文/图 钟哲平
我最近游了一趟苏州。虽然早已有逯耀东先生在苏州吃下满腹怅然的散文作为“预防针”,还是难免对苏州美食略感失望。毕竟苏州美食的名气太大了,一部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看得我全身细胞都活跃起来。
逯耀东的江南寻味之旅,是二十多年前大家刚吃上饱饭的时候。我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逯先生所说的那种“饮食生活经过一段停滞后又重新出发而产生的断层”已经过去了,何况如今旅游业这么发达,苏州美食会休养生息,复原一些从前的辉煌吧。而事实不幸被逯先生言中,“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迅速转变,这个断层来不及填补,就向前飞跃了。使得饮食发展的过去与现代之间,距离增大。”
我不知道从前的苏州美食是怎么样的,没有发言权。我在旧城区看见几家貌似地道的餐馆,卫生条件都一般,比不上广州的茶餐厅。到了新区就富丽堂皇多了,金鸡湖边著名的李公堤食街夜景美轮美奂,食肆高档豪华。可惜做的多是新潮菜式,铁板神户牛肉和秘制溏心鲍鱼的招牌随风飘扬。至于逯先生笔下“以虾仁、虾子、虾脑烹爆,虾子与虾脑红艳,虾仁白里透红似脂肪球”的三虾面,和“银白的面条上覆盖着半肥半瘦红白相间层次分明的焖肉,四周飘散着青白相间的蒜花”的焖肉面,我都没有吃到。
旅途中,我总有一种感觉,不管是风景、文化还是美食,有时过度开发的祸害更甚于冷藏。游客一多,发达的只是“餐饮业”,而不是美食。陆文夫在《美食家》中写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名厨对“为人民服务”的改革不服气,认为饭店不能只做家常菜,必须保留松鼠桂鱼这些名菜。“名厨要靠吃家,要靠他们扬名,要靠他们品出那千分之几的区别。”没想到,如今物极必反,到处只做名菜,不做家常菜,结果只剩下名气与匠气。可以肯定,一个以服务游客为主的餐厅,是出不了好厨师的。一个游客多过食客的城市,是留不住美食精髓的。我庆幸广州不管怎么发展,依然是食客比游客多。
逯先生江南寻味后,感叹还是自己家里做的“火腿开洋葱油焖面”好吃。我从苏州回来,也决定自己做焖肉面和虾蟹面。苏州面结构大同小异,出采之处在浇头。只要做好浇头,煮面还难得倒“面面俱到”的广州主妇?我还偷梁换柱,用潮州面线代替了银丝挂面,更软,更韧性,更入味。
DIY菜式:
菠菜卤肉面
用卤水汁焖好五花肉和鸡蛋备用。瓶装的卤水汁可加点香叶和桂皮提味。卤物可放冰箱,随时取用。煮面要沸水下面,水宜大锅,用筷子把面搅散,加点油盐,这样煮出来的面才够“醒”。煮过面条的水可以用来焯菠菜,菜要保持青绿。把面条和菠菜放进汤碗里,碗中可先盛半碗热鸡汤,或者用下面条之前的沸水兑一些葱花豉油汤。把卤肉和卤蛋煮热,带点卤水汁一起浇在面上。
芦荟虾蟹面
煮面和制汤的方法同上。虾仁、蟹腿肉和芦荟炒熟,勾个芡,浇在面上。吃时拌匀,汤鲜面软,口感丰富。
钟哲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