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感情的声音最能打动人
2010年10月19日 12:02 中国文化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永远的辉煌”第12届中国老年合唱节综述

广西百色、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合唱团放歌嘉兴南湖纪念馆广场

合唱节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 刘 婵

“永远的辉煌”第12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日前在浙江嘉兴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9支合唱团在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放声高歌,最终决出红船杯、红舵杯、红帆杯三大奖项。此次合唱节的参赛团队众多,演唱水平也有进一步突破。参赛者用音乐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风采不减当年,不仅演唱了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还诠释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歌曲,在声音表现上开始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美,感染了不少观众和专家评委。

作为文化部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自1999年起,已经在北京、浙江、山东、广东、河北、海南、天津等地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为老年朋友提供了展现艺术才华、歌颂美好生活的舞台。

合唱节背后有更广阔的舞台

老年合唱节走到第12个年头,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本届合唱节具有专业水准的演出团队比比皆是,他们有的来自革命老区延安、遵义等地,有的来自香江之畔,其中有的团员已经八十高龄。本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他们平时一直坚持排练,这次到嘉兴参赛,很多老年朋友自己出费用从千里之外赶来。另外,全国老年美术书法摄影邀请展包括了156件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挥洒自如的书法作品、视角独特的摄影作品,也成为本次合唱节的重头戏。静态艺术与动感歌声交相辉映,充分展现出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本届合唱节只是老年朋友生活的一个缩影,合唱节背后是更广阔的生活大舞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合唱作为老年人广泛参与的艺术形式,这些年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据中国合唱协会会长田玉斌介绍,在全国各地的群众性合唱团体中,老年合唱团队的数量是最多的,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京就有老年合唱团3000多个。

不仅仅是合唱,书法、摄影、戏剧以及体育活动等也深受老年人喜爱。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收到3万多件来稿,年龄最大的作者已是百岁高龄;创办于2006年的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每年参与者广泛,带动了更多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

老年人生活日益丰富,一方面源于他们追求晚年美好生活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让老人的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决定》还要求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10年来,各地的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目前,绝大部分群众艺术馆都为老年合唱团免费提供排练场地,有些群艺馆还免费安排教师指导。

选择合适的作品很关键

本次合唱节有31个合唱团都选择了表现当地特色的歌曲,力求不与其他团队重复,受到了评委的肯定。另外,一些团队还选择了周杰伦的《菊花台》等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歌曲,表达了老年人富有青春活力的一面。

但是,有些团队在选择作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择的作品不适合参加比赛,或者不适合老年人演唱,甚至不适合合唱,还有的作品搭配不当。合唱节评委、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王秀峰认为,老年合唱团应该在比赛中发挥自身优势,尽量避免对声音和气息要求较高的作品。另外,一些团队选择参赛的两首曲目差异过大,不利于发挥正常水平。比如一首是贝多芬的《天空晴朗,春风荡漾》,一首是民歌《送情郎》,声音差别非常大,演唱时很难较快调整。

总体上说,尽管各团队力求出新,但是作品重复的现象仍然常见。一些合唱团表示,在作品选择上他们也很慎重,只是可供选择的作品不多。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合唱作品创作的薄弱,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作品已不能适应当今合唱的需要。虽然新改编和新创作的作品为数不少,但是高水平、高质量、能够流传的新作品并不多,适合老年人演唱的作品就更少。对此,合唱节评委、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田晓宝呼吁,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业内人士应好好研究老年合唱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创作新作品。

声音要为作品服务

在声音的表现上,合唱节评委一致认为,参赛团队不仅追求音准,还力求表现声音的和谐与感情的真挚,这是较大的进步。以往的印象是老年人由于声带老化,声音很难训练,演唱时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但在本届合唱节上,很多团队都重视运用气息,做到张弛有度,轻松自如,如湖北武汉江岸区老干部合唱团、北京音海合唱团等。

但在重视声音的同时,有些团队过分注重细节却忽视了整体效果的呈现,没有处理好声音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比如处理作品太随意,不按照原本的词曲对应关系演唱,有些歌词拖得过长或缩得过短,导致情感表达不自然;真假声运用不自然,过于注重技巧,显得有些做作;混声各声部听不清楚,声部平衡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合唱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秀峰认为,作为合唱团的灵魂人物,指挥一定要了解作品的内涵,清楚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再指导声音的表现。声音要为作品服务,指挥如果忽视情感的表现,歌声就不能打动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