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能否不功利?
2010年10月20日 14:41 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TAKEFOTO/图

本月上旬,位于香山附近的一间略显陈旧的礼堂中,迎来了来自香港、澳门的百余位中小学生。他们同北京阳光爱乐乐团及北京军乐艺术学校的团员、学生们汇集于此,同台呈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联合音乐会”。演出当晚,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教授亲临现场,指挥了联合交响乐团及民族乐团,这也是王教授首次担任自己的作品《三国演绎》组曲选段的指挥。

这场音乐会之所以称其与众不同,不仅因为其成员分别来自大陆和港澳地区,年龄跨度甚至超过了20岁,更具“创新”的是,这还是一场业余和专业演奏者的同台演出。

当最后一首作品《三国》选段演奏之前,联合乐队的全体阵容出现在了舞台上,由于场地所限,不少学生的位子甚至被安排在了可看到指挥的舞台后台,还有4位演奏古筝的香港学生坐于观众席的第一排,面对指挥的背影完成演奏。

功利化学习是艺术教育的最大悲哀

演出顺利而反响热烈,虽然合奏的整体水平无法比拟专业团队,然而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台上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真情投入,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在演奏前后的沉稳、认真。胡先生是位80后观众,观后一直好奇是什么魅力和动力,能够将背景如此不同的年轻人共同吸引于此,全心投入于音乐作品中。“我从小接受的也是正规的‘业余’音乐教育,参加钢琴考级至最高级别,但我从不认为自己的那段学琴经历是快乐的。练琴、考级,考级、练琴,最终钢琴变为了家里的一件摆设。我每年就会练习考级需要的五首曲目,第二年又是另外五首,但你问我‘柴五(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是什么?我不知道。”

艺术最大的悲哀,在于社会大环境对于艺术的认识是功力的。不管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以音乐作为兴趣特长还是准备走专业艺术道路的人群,不乏都有这样的问题。学习艺术,如果没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没有人给学习者以美好的理想,就变为了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了,“孩子累死了,哪里来的学习动力?”

艺术教育缺少个性体现

从很多从小学习艺术课程的学生处了解到,幼儿园、小学是学生学习文体特长最集中的阶段,进入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人数急转直下,高中阶段还在坚持学习、练习一门乐器的人则极属个别。一方面,这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的特点所在,也是争取升入综合类名牌大学这个传统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则“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文艺的兴趣本身就是在降低。”音乐策划人黄歆泉,也是近期北京电视台新一档选秀节目《冠军宝贝妈妈秀》的评委之一,他在谈到艺术教育问题时不免流露出失望之情。

“音乐、艺术的才华是天生的,后天的训练只是帮助孩子把本身内心的东西挖掘出来而已。”然而,如果只注重后天的训练而不以尊重内心为基础的话,当没有一个体系去对孩子实施规律性的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自然没有内心主动追求的欲望,学习艺术的动力也便无法维持。

从目前的现状看,不乏有一些很具艺术天分的孩子。然而可惜的是,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在走入艺术教育的歧途。“在担任节目评委的过程中,我也看到过有的孩子底子不错,内心有对于艺术的诉求和灵气,但是通过节目看到的是,教授他们的老师或家长并不得法,过于在节目表演上下功夫。”黄歆泉提出,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这样具有表演价值的节目难能可贵,但却忽略了音乐的创造性。

艺术不具备标准化。艺术的特点是能体现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同样一首曲目,同样一个场景,由不同人进行演绎,结果应该是不尽相同的。然而,现在不少孩子的“作品”,却显现着成人的影子,他们在背诵老师教授的流程。“当他们习惯于这种方式的时候,就不会有自己的东西了。”国外的艺术教育,会特别注重个性化培养。不同的孩子适合什么,如有的孩子就适合演绎温柔的作品,而不是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的教法。

提高艺术修养家长为先

业内人士认为,艺术教育从教师层面讲,其教育目的应该是在艺术教育上更全面地教育孩子。从孩子角度讲,是需要从小就被唤醒自己的艺术天赋生命力。而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艺术是一种超越语言的交流。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家长对艺术继续学习和理解深化的过程,通过艺术可以使家长和孩子间寻找到一种心灵沟通的渠道。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对于艺术都具天分,只不过各自的发展方向不同罢了。”功利化的氛围不仅存在于家长心中,更多是社会氛围导致的。作为对于艺术处于业余水平的家长而言,给孩子选择一种适合的音乐方向,挑选一间合格的学校或寻找一位真正对孩子艺术教育有帮助的教师确实很难。特别是当艺术教育走向市场后,很多教育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开办课程,也难免会让家长误入歧途。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机构和教师,家长是教育子女的第一责任人,本身就需要优先学习和提高。家长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形成对于子女接受艺术教育的选择判断力。“家长不要因为专业教师的背景或指点考级的能力去评价其优秀与否,只训练几个曲子代表不了什么。”当然,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考级,可以作为学习过程中参与选择的活动但绝不是最终目的。

在中国,艺术学习有一个体系问题,专业体系是正宗的,要比业余好。然而,正宗的体系就没有问题吗?同样存在。艺术教育还有一个圈子或称为江湖的概念,“名师”的背景也许可以为参赛者在比赛中获得“加分”,但真正的艺术并不应该是这样。

本报记者 王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