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锦明
台湾知名收藏家骆锦明曾担任“清翫雅集”第四任会长,收藏资历长达近40年,不仅收藏有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名画,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花了10多年,收藏了一系列铜雕马。第二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将于下月初在沪举行,前不久,骆锦明接受了早报特约记者的专访,让人意外的是,他在谈到收藏志趣时表示:“我觉得欣赏艺术不必志在拥有,而是曾经看过就好。有机会能到各地的博物馆多看看,花少许的钱买张门票,就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很划得来的。”
早报特约记者 刁明芳 林美姿
记者:您喜欢收藏和马有关的艺术品,是因为家庭背景吗?
骆锦明(简称骆):我的父亲喜欢中国古董,空暇时会去一些文物店逛逛,我小时候也跟着父亲到处看。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10件收藏品可能有9件是假的,但那时收藏没那么讲究,只是一种乐趣。
因为我家姓骆,父亲出国时也会到处留意,买些骆驼小工艺品回来,我觉得很有趣。这也启发了我,跟着一起收藏。不过骆驼很难收集,相关的工艺品只有中东国家比较多,早年中东对我们来说是个遥远的世界。所以,我后来就改收藏和马相关的艺术品,因为骆字其中一半是马的部首,而且我属马。和马有关的艺术品比较多,中国就有东汉陶马、唐三彩的马匹,欧美也有不少马的雕塑品,收集起来方便多了。
记者:现在您有多少件和马相关的收藏品?
骆:已经很难数了。我有来自欧洲的水晶马、瓷马,还有台湾本土的木雕马、交趾陶马。在台湾工银总部大楼里,摆放有东汉的灰陶马,也有台湾艺术家吴炫三色彩鲜艳的雕塑《马与小孩的对话》。最近我去了西安,买了个1:4的兵马俑铜马车复制品。
记者:您早期也收藏中国书画,后来为什么转向了西洋艺术?
骆:因为中国的古董书画实在是难辨真伪。你知道,学习中国书画,常常要从临摹开始,有的临摹到家的,确实几乎能以假乱真。早期我对唐伯虎的画很有兴趣。约30年前,我在纽约碰到一位知名的中国古董收藏家,他手上有唐伯虎和沈周的画,有意出让,我对同时买下“明四家”中两人的画作也有兴趣。他开价110万美元,我的条件是先让我带回来鉴定,万一不买,我同意支付5%的价款。把画带回台湾后,亲自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江兆申先生在埔里的家中去请教。论渊源,他是我太太国画老师的老师,我称他师公。结果师公看了,笑笑不讲话。然后,我又拿到香港,请教一位知名的收藏家,他也摇头。我就决定不买了,付了5%的“出场费”,买一个心安。从此以后我就决定不再碰中国古董,以免晚上睡不着觉。
记者:西洋艺术方面,您的收藏方向是什么?
骆:我主要收藏印象派及其以后的画作。19世纪中期以后的西洋画作,因距今只有100多年,考据比较容易。是谁的作品、谁收藏过的,都可以查得到记录,如果收藏的记录中,有过出名的收藏家,买起来就更放心了。
记者:您的收藏原则是什么?
骆:一定要买真品。另外,我收藏不是为了藏品增值,而是为了喜欢。年轻的时候,我宁可饿肚子也要买到自己喜欢的唱片。工作后用积蓄买,但看到超额的好东西,有时候也会挣扎到底要不要借钱去买。我曾经为买藏品而借过钱,但那都是知道不久就有钱要进账了,所以就先透支一点。知道收藏品涨价了,心里也会高兴一下,但不会卖。经过了这么些年,现在我对于收藏,心态已转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
我觉得欣赏艺术不必志在拥有,而是曾经看过就好。有机会能到各地的博物馆多看看,花少许的钱买张门票,就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很划得来的。我曾经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美术馆看过著名画家克林姆(Gvstav Klimt)的《Kiss》,让我很感动。
为了投资而收藏,我认为已不是个好想法了,尤其画作价格经过市场炒作后行情很乱,譬如中国当代画比印象派的画作还贵,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两者的艺术价值无法比。炒作是否能带动艺术兴盛很难讲,因为,不合理的高价有一天也会像泡沫一样破灭的,对艺术家和收藏家都不好。
(上海2010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