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系列瓷版画收藏与弘扬中华文化
2010年11月05日 03:02 北京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瓷版画《孔子》

  瓷版画《孟子》

  瓷版画《荀子》

  瓷版画《墨子》

  瓷版画《老子》

  瓷版画《庄子》

  瓷版画《韩非子》

  瓷版画《孙子》

这几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成了收藏人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广博古老的土地上,收藏像一股旋风席卷着走向富裕的人们,在真真假假中寻求着真谛。

近日,一组圣人系列瓷版画通过了北京汉高恒丰收藏品鉴定中心专家鉴定。这组瓷版画共8幅,全部为“乾隆年制”款,分别在8块40cm×80cm的瓷板上画了8位2500年前后中华民族最著名的文化代表人物。画中的8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孙子。这套瓷版画制作精美、细腻,画中人物飘逸,神采逼真,引起收藏界的兴趣,被誉为瓷版画中的珍品。自然,瓷版画的收藏者也在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收藏更加有意义。

中国的瓷版画是一项传统艺术品,历史比较悠久。考古资料表明,早在隋唐时期,瓷板就以墓志的形式出现。明宣德年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制用于建筑装饰的瓷砖。后来随着制瓷工艺与成型工艺的提高,到了明嘉靖、万历时期,瓷板除了用于瓷砖之外,还在家具和文房用器上开始出现了少量的镶嵌瓷板。据文献记载,“万历十五、六年间,诏景德镇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长六尺,高一尺可卧……”清代康熙年间,出现了大量的家具镶嵌艺术,其中就有瓷版画。当时有一位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来到中国,在中国40多年,横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主要传教于江西、北京等地。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中国瓷器的制造方法详细地介绍到了欧洲,使欧洲的制瓷技术有了质的突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殷弘绪写信给教会,提到了瓷版画:“欧洲商贾,时向中国商贾订购瓷板之货,以为镶嵌桌椅之而成装饰——瓷板之长宽不超越一尺见方,如欲达其厚度,则只得以二片成上下使之中空,以成其厚度”。

明清时期的瓷板类珐花彩是景德镇瓷器一个极为特殊的品种,存世较为稀少,在故宫均有典藏。如一件明代珐花瓷板,正面以蓝釉为底,上以珐花彩绘关公骑马持刀像,人物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故宫藏品中还有康熙时期的五彩类瓷版画,形式纹样多种,成为一种即可赏玩又能实用的装饰品。

此次这组圣人系列瓷版画的现身,再次印证了眼下风行海内外的瓷版画收藏热。2008年的中嘉国际秋季拍卖会上,一组乾隆年间意大利籍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瓷版画曾一鸣惊人,在经过15轮激烈竞拍后,拍出了1.5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几块小小的瓷版画为何有如此高的价值,让收藏界这样追捧呢?

专家们分析,主要是瓷版画的艺术性和工艺性决定的。

很多人都知道,瓷版画是中国陶瓷文化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始于唐,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是由艺术家在平板素瓷上手绘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其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画面之逼真,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堪称一代之奇。品种又分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几种形式,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卉等。

但在现实中,能流传至今的瓷版画珍品却很少。这与它的制作工艺难度和存留难度有很大关系。瓷版画制作的工艺难度远大于单纯的陶瓷或绘画。瓷版画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它有3个特点,其一,手工制作,无法批量生产,必须一件一件地烧;其二,在瓷版画烧制过程中,因瓷板无圆周张力,所以比瓷瓶、瓷盆等更难完成,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很低,需要多次入窑复烧,报废率高达60%以上,有“一板成器万板废”之说;其三,由于平板形瓷易碎裂,很难流传。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中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备。”乾隆晚期社会安定,基于皇帝对瓷的嗜好及社会的时尚,景德镇制瓷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官窑所产瓷器均精益求精。乾隆瓷板得到广泛应用,烧造尢多,故宫还藏有一件冬青釉隶书“朱文公家训”瓷板。瓷板的工艺特征为瓷面平整,薄而坚致,修胎规矩,釉面洁白或稍显青白,突出的一点是釉面多有均匀细小的皱纹。瓷版画以青花、粉彩为多。乾隆年间制作的瓷版画,除同于康熙、雍正时镶嵌在床、几、桌、椅等器物之上外,更多镶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乾隆皇帝自幼就喜好书画,即位后虽国事繁忙,但几乎每天都要到画室看画师们作画,并让画师把帝、后、妃嫔、圣人等人物的画像绘在瓷板上。他在位时令大臣整理研究和编纂出版了古今中国书画著录书,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贡献很大。

当时宫廷的瓷版画画师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喜好,曾创作了多幅系列作品,人物画非常多,现在发现的有帝、后、嫔妃系列;有佛祖系列;有美人图系列、花鸟系列;还有这套圣人系列。

据专家介绍清中叶宫廷瓷版画的素板,是由江西景德镇御窖厂特制生产的,经压模、施釉烧制为素板后,运至京城,然后由御用画师绘制后,放进皇家特制的窖炉,经约800度低温复烧而成。因当时朝廷对瓷胎画珐琅技术严格保密,不能外泄,所有瓷胎画珐琅作品都在皇帝掌控下绘制生产。这也是清官窑瓷版画精于后来景德镇知名的“珠山八友”等民间瓷版画的原因。

由于瓷版画具有耐潮湿、耐日晒、久不褪色、保存年代久远等特点,加之珍品流传甚少,所以近年瓷版画收藏一路走热,其拍卖成交价在5年中也翻了50倍。据报道中泰国际曾举办过“珠山八友”瓷版画拍卖专场,94件作品成交率达72%;2008年郎世宁“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瓷版画拍出高价,也证明了瓷版画收藏的经济价值。

收藏讲究成对、成系列。与其他不同的是被收藏家收藏的“圣人系列瓷版画”,集中国最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法家、社会活动家瓷版画于一组,将清朝盛世制作的历史著名人物的瓷版画集中系列收藏,很是难得,弥足珍贵。

收藏者收藏圣人画像,不仅满足了收藏的爱好,还可以从这些饱含历史文化信息的圣人瓷版画藏品系列中,领悟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

收藏家认为,收藏的价值主要在于精神和文化的熏陶,无论真假,收藏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文化连在一起,圣人系列瓷版画的收藏,典型地证明了收藏的魅力。从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人物瓷版画典藏品中汲取收藏与生活的情操,其精神和文化的价值远大于物质和金钱,直接体现收藏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真谛,将会把收藏行为引入正确的轨道,推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