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名汽修选手在裁判员的现场评估下进行排除发动机故障项目的比赛。 本报记者 方非摄 RJ195
“计时开始。”一声令下,汽车轰鸣,原本静悄悄的考场变成了修理车间。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届汽车修理工种决赛拉开帷幕。
进入决赛的48名选手被分成8组,他们是从汽修行业18个单位的653名职工中脱颖而出的。在上周末为期一天半的决赛中,他们参与了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比拼。
正在进行的“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科目无疑是整个大赛的重中之重,约占总成绩的一半。掀开车前盖,上场的6名选手对6辆“病车”做起了“手术”。有的拿来测量仪接到车内电子设备上,有的摆弄着解码器。他们的旁边,各围着两名裁判,通过选手所选择的仪器和步骤,来考察选手的诊断思路。
“这个项目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分析、测试、排除,以此考察他们在维修实际操作中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副裁判长蒋金波指着维修台上的七八种仪器设备,“实际中可有好几十种呢,如果选错了,测量数值也不会准确。”
“就像看病一样,医生是通过病人的生化指标来判断病症的。”蒋金波打了个比方,而现在的汽车早就用上了电子技术,它的性能也是靠参数来衡量。“你看,考试时间40分钟,最快的选手30分钟全部修完,也有一些最后也完不成。”
每年一届的职工技能大赛由市总工会、市科委和市人保局共同主办,每届从不同行业中选取30个左右的工种,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比拼。而今年的汽车修理工种是首次入选项目。
此次大赛前三名的选手,且两项比赛成绩均合格者,可获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和“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证书。冠军选手可推荐申报“首都劳动奖章”,35岁以下的年轻选手还可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本报记者 袁京 RB15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