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京剧入选非遗名录 中华文化瑰宝终获世界认可
2010年11月18日 09:58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京剧《贵妃醉酒》。

顾 俊摄(新华社发)

中外学生在沈阳中医院学习针灸。

新华社发

本报11月16日综合新华社消息: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6日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率团与会的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在上述项目获得通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针灸和京剧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瑰宝,这两个项目获得通过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可。

马文辉说,申遗成功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国际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提升社会、民众等各个层面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和热情,落实各项保护责任,把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中医针灸是中国人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传统知识与实践。作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中医针灸稳定的实践频率以及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19世纪中期,孕育于民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在北京发展成熟,广泛流布于全国。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寓教于乐。

以西皮、二黄声腔为主的京剧音乐,在控制演出节奏、创造特定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和引导故事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

本次会议为期5天,来自近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7项遗产申报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名录目前已收录了77个国家和地区的16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遗产必须满足一系列标准,包括能够扩大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大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申报方还必须证明已制订保护措施,确保其健康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弗兰克·普罗斯尚日前表示,中国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值得肯定,在非遗保护方面付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他认为中国今后可在保护措施方面进一步创新,使保护机制更加多样化。

普罗斯尚曾在本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前参与中国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先祝贺中国申报项目全部顺利通过审议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并指出中国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

普罗斯尚说,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履行非遗保护承诺,中国制定了系统化的保护措施,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予以肯定。

谈到对中国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普罗斯尚说,中国地大物博,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领域广、数量多,如果仅从政府层面制定统一的保护措施和框架恐怕不能真正解决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旦没有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很容易对非遗自然发展规律造成影响,中国非遗保护措施应能体现不同地区的现实特点。

普罗斯尚强调,如何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大环境也是应关注的一个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