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策展人马锋辉(左三)为嘉宾导览吴冠中手稿。 吴晨摄
唐松寒摄
展出规模史无前例
开幕当天观众破万
美术馆启动限流预案
吴冠中
2010年绝笔
《休闲》
本报记者 赵李红
现场
11月20日,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艺术馆、故宫博物院、鲁迅博物馆承办的“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开幕式在浙江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吴冠中艺术作品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集中展示吴冠中生前捐赠给海内外主要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作品350件。
开幕式当天14时,人流已过万。展览馆开始第一次限流。观众在大厅排队预约,而本来七大馆长每人限带预约在先的30名观众导览,结果却跟随许多“蹭览”者。由于人流过多,观众在馆内停留控制在30分钟。7位馆长亲自为观众导览。触摸屏让观众倍享高科技的便捷。两位结束导览的专家互相交流:一位说,我刚讲了两幅画。一位说,准备讲吴先生的两个观点,只讲了一个。而首批“吴冠中基金奖”的获得者也参与了现场导览工作。
本次展览全面启动浙江美术馆志愿者服务,200位志愿者佩戴着统一徽章,为观众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工作人员李雯兴奋地告诉记者,专家导览时,提供了200多个耳机,自己原来计划,肯定会有损坏或丢失,没想到,导览结束,志愿者们居然很快就收齐了耳机。志愿者表现非常突出,对参观嘉宾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有嘉宾提出要找吴冠中最早的一幅作品《五台山佛光寺唐塑》,志愿者学生黎霞君立刻从手机里调出导览图。准备工作相当充分。
发现
七大美术馆馆长当导览
范迪安被称“中国第一讲解员”
为观众导览讲解、举办《从融通到创造——吴冠中的1978》讲座、接受各地记者采访,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一到杭州就忙得不亦乐乎。以致回程下午两点赶飞机,12点多了还在报告厅为执著的听众回答提问。
平时在中国美术馆,只有在重要活动时才承担讲解的他,此时,记者在人群中看到他正给佩戴耳机的听众导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彩的口语讲述让观众入境入迷,更是被其他承担此次导览的馆长亲切地称作“中国第一讲解员”。
范迪安告诉大家,吴冠中先生十分重视美术馆的建设,当他在海外看到欧洲许多博物馆承载了历史文明,展现经典作品的时候,他感叹中国还是缺少美术馆。他晚年说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毁画,把他认为画得不好的画毁掉;第二,捐画,把他最好的作品捐献出来,捐给海内外的公立美术馆、博物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范迪安说,这一次我们这些承办单位认认真真在一起商量,以浙江省美术馆这次回顾大展为契机,做一次美术馆应该尽的义务,在筹备过程当中,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院长和浙江美术馆马锋辉院长一起商量,一定要在这次展览来体现美术馆的作用。
我们许多馆长和专家学者要做一次志愿者,来为观众做展览的导览,同时我们更要把吴先生的艺术更广阔地向世界传播,用我们美术馆人的热情使艺术大师的作品更好的贡献人民。
马锋辉馆长动情谢支持
吴冠中四幅绝笔首次内地亮相
如此众多的精品从海内外齐聚浙江美术馆,用吴冠中长子吴可雨的话说,展览是史无前例。自然安保工作、各项工作都十分繁重。对于刚刚开馆一年多的浙江美术馆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盛大开幕式的成功,让浙江美术馆马锋辉馆长发自内心地感谢各级领导和各兄弟馆的大力支持。他说,今年6月24日,吴可雨先生亲自将父亲生前家中最后的五幅作品送抵香港艺术馆,第二天,吴老便辞世了。《朱颜未改》、《巢》、《休闲》、《幻影》、《梦醒》,这五幅作品中有四张创作于2010年春节后,这四幅是吴先生的绝笔之作,在香港美术馆的支持下,今天首次与内地观众见面。
他说,现在社会对吴冠中的作品认可度很高,各个美术馆、博物馆的馆藏吴冠中作品价值很高。从藏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才允许外出展览。从作品运输、保险、点交、开箱,到保管、布展等,无形中增加了集中展览的难度。这次吴冠中大展得以成功举办,全仗各个美术馆、博物馆的鼎力支持,因为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办好展览,就是对吴冠中先生最好的怀念。
老同学朱德群之子
对门老邻居前来看画展
第一次见到朱德群公子是在今年3月4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朱德群回顾展”开幕式上。从小在法国长大的他,用不太灵光的汉语向媒体介绍父亲展览的情况。11月20日,他颇似父亲的高大身影又现身浙江美术馆的吴冠中艺术大展开幕式上。
朱德群是吴冠中杭州艺专的校友、一生挚友,更是吴冠中弃工从艺的启蒙人。1935年,风华正茂的两个青年人在暑假军营军训时相识。朱德群带吴冠中参观杭州艺专,让吴冠中与艺术热恋。不听父亲阻拦,毅然放弃浙江大学附属高工的学习,转考艺专从头学起。朱德群成了吴冠中的小先生。次年吴冠中考上艺专。从此,中国少了一位工程师,多了一位美术大师。
对于老友在国内首次的回顾展,吴冠中不辞辛苦,今年3月4日上、下午两次到展馆。先是查看布展情况,担心四处借来的不是最好的作品。当仔细看过从收藏家手中借来的件件展品都非常出色时,他才放了心。下午,再一次来馆,在开幕式上献上自己发自心底的贺词。之后,与他的粉丝观众们一起观看作品。吴先生的大展,让我们看到从法国而来的老同学的儿子。
在人群中,记者看到了吴先生方庄家二十年的老邻居的儿子唐松寒先生夫妇。他们专门从北京自费赶来,代替老母亲看看这位身边的普通又伟大的世界名人。他说,吴先生去世后,母亲非常关心吴夫人的情况。自己在报上得知这个展览就赶来了,连续两天在展厅中看展,听专家讲座、记笔记、拍照片,沉浸在吴冠中的艺术世界中。用镜头和回忆连缀对老邻居的怀念。他表示,明天,还要再仔细看展览。
读者留言
一个画家,生前生后,所拥有的,所向往的,可能只是一张画桌,一支画笔和一张纸。
——仅是带着感动看完这些画的刘志成
音乐往常让人感动地流泪,很少有画能让人感动,谢谢。
——杭州观众
虽然我没有完全看懂吴爷爷的画,但是我相信吴爷爷的画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画了,是情感,思想,社会,自然,美与丑的表现。
——张小朋友
大美。
——北京观众
意无形,美无限。
——后生来也
永远为之敬仰的老师。
——李永善 国美校友
他画的不是画,是感受,是感情。作为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内心用最激烈又最平常的方式展现给人们。画坛泰斗。
——上海观众
感触
吴可雨:感谢之外更多的是感触
首先我要向这次大展的组织者、工作者、各方面的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展由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这在中国是第一次,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七家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共同承办,展品350件,都是这七家重要美术馆、博物馆的珍藏,而且都是我父亲无偿捐赠给这七家美术馆的作品。整个展览用了七个展厅,总面积九千多平方米,这样大的规格,这样大的规模,这个展览,还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开幕式,这个恢宏、隆重的庆典式的开幕式,在中国、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且不说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个艺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就从展览本身来说,这个展览的规模作为个体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展览本身作为创纪录里程碑式的事件,应该载入中国美术史。所以从这次展览讲,从文化部、浙江省政府领导,到下面具体的浙江美术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你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办展览,你们是在创造历史,这个展览不仅仅表现出对我父亲艺术的热爱和弘扬,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真的强大了,中国对艺术的重视,对艺术家的尊重,有能力举办对个人艺术家的展览,我想世界上都没有的大规模展览。所以看到这样隆重辉煌的史无前例的我父亲个人的展览,感谢之外我更多的是感触,深深的感触。
记者手记
用眼睛触到吴冠中活生生的心跳
没见过一个画家一次如此多的作品展出。没见过如此多的作品张张养眼醉眼。张张养眼醉眼的作品都是捐赠作品。350幅作品都有思想都有魂灵——
蜜蜂采蜜吴冠中采美,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专家拍手,群众点头”——有专家的认可,有百姓的会意。今天在展厅,我看到了专家拍手喝彩,看到了群众点头崇拜。满馆都在呼唤吴冠中,吴冠中在作品中复活,他用撼人的艺术衍生了自己的另一种存在。
“想我,就来看我的画展吧”——浙江美术馆大门口,吴冠中先生在横幅上迎候热爱他的艺术的观众。展厅通道入口处,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在一遍遍播放吴冠中的记录片。开幕式当天,上万名观众向吴冠中报到。
今年6月24日,吴冠中去世前一天,他还让长子吴可雨再向香港艺术馆捐赠5幅作品。今天,它们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今年11月3日,吴可雨又向浙江捐出48幅吴冠中云南的速写作品和3篇手稿。满满的7个展厅,移步换景,触景生情,绝笔之作《休闲》、《幻影》、《梦醒》、《巢》终于被我找到。凝神画前,听它们悄然讲述着自己于今年春节前后的诞生故事……
吴冠中先生的创作不竭,我用眼睛触到他活生生的心跳。X01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