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日期:[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 三] -- 文化大观 --版次:[ 10 ]
文化视点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之一。2000多年前,一曲《高山流水》令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知音相许,流芳千古;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燕城山脚下,一曲幽远深沉又带着空灵的《秋风词》,拉开了重塑永安市“南国琴城”的序幕。
穿越千年的琴声
童长福 文/图
51名琴手同台演奏《秋风词》
11月5日晚,永安市贡川镇集凤村。
深秋的山村,夜总是来得很早。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杨承在睡觉前,端着一杯热茶,走到上初三的女儿身边说:“早点休息吧。”
“爸,离学校表演的时间不多了,这几天在家,我要好好练习一下……”被选进学校古琴表演班的女儿低着头,拨弄着琴弦,跳跃的音符和橘黄的灯光,让这个山村小屋温暖而热闹。
杨表正故里再现“传奇”
永安,因《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存世的古琴大师杨表正诞生、生活于此而与古琴结下渊源,并因此享有“南国琴城”之称。
杨表正(1520—1590年),字本直,号西峰山人,又号巫峡主人,出生于永安贡川巫峡头,是我国明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家,江派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
杨表正一生淡泊名利,专心音乐,勤学古琴,对琴学“苦志究心三十余年”,终于成为出类拔萃的古琴大师。杨表正的琴艺“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泠然内彻也”,琴声“如金石相宜,丝竹并奏而听之者靡靡忘倦也”。明万历元年(1573年),杨表正将自己3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汇录诸调,考正音文,注明指法,撰写成书,初名《正文对音捷要声谱真传》共6卷,在金陵(南京)初刻印行,后又于明万历十三年修订此书,增为10卷,改名为《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仍在金陵刻印发行。
2007年,永安古琴文化艺术节召开之后,贡川中心小学上了一堂与古琴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课,课后,20多名师生一起到贡川古城墙及笋帮公栈等地弹奏《阳光三叠》古琴曲。“这是我们学校为弘扬古琴文化举行的一个活动。”贡川中心小学校长说,他们正在编辑一本《贡川,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杨表正等贡川历史文化名人选进新教材,让学生学习。
2008年9月,在纪念大明琴师杨表正诞辰488周年之际,贡川镇政府与永安市文体局联合举办了“走进闽派古琴故里——贡川”的古琴音乐会,众多琴手及机关干部上台表演了弦歌,古琴独奏、合奏,琴舞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其中弦歌《秋风词》,取音苍古,韵味十足,51名琴手同台演奏,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
我为琴“狂”
“我每天都要坚持练琴2个小时。”谈起古琴,永安市老干局的张丽华兴致盎然。她说:“古琴,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有天、地、人三种音色:‘天’音解弦而上,体现出一种空灵;‘地’音音色沉厚,如大地之母;‘人’音则能体现人的情感……”从2007年开始练习古琴之后,张丽华逐渐进入“忘我”的状态,融入文化艺术养生中。她说,古琴音乐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在喧嚣的生活中,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性情,提升个人修养。弹奏古琴时,弹奏者凝神静心,弹的是心声,这也许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琴音乐的原因吧。
“我爱琴,修琴台、筑琴堂、建琴院、立琴坊,我为琴狂,传琴艺、研琴学、书琴谱、办琴校……”原永安市文体局局长王盛淼自从“恋”上古琴后,几年来勤学不辍,研究曲谱,建馆兴琴,为永安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淡雅的古典情调。
用音乐展示魅力永安
近年来,永安市大力挖掘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通过传承古琴艺术,培养古琴新人,全面展示永安“南国琴城”的风采。
据介绍,自杨表正以来,永安市民间就一直有练琴修身、以琴会友的传统,目前全市有100多名古琴艺术爱好者坚持学习、交流、传授琴艺,使古琴演奏队伍不断壮大。2007年,永安市投资1000万元建设西峰山琴院,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杨表正古琴艺术纪念馆、培训中心、古琴艺术研究馆;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450平方米的劲草琴堂,供海内外琴友切磋技艺。同时,还成立了西峰古琴学会,现有会员100余人,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西峰琴歌艺术,培养古琴新人。
“身在杨表正故里,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古琴的独特魅力,每次和学员们一起弹奏古琴雅乐,都会感到乐声深入心灵,在和谐的古乐中感受‘琴心合一’之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今年54岁的古琴演奏班学员老陈说,杨表正古琴艺术纪念馆、培训中心、古琴艺术研究馆等场馆的建设,不仅活跃了永安人民的文化生活,让人们能用音乐来讲述和展示自己,也为永安市带来了交流和发展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