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1月4日下午,“人生最后的聚会———史铁生追思会”在北京举行,当天正值史铁生60岁冥诞,近千人一同回顾了这位著名作家的一生,缅怀他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追忆史铁生时,深情地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如果上帝不允许一个人把他的梦境统统忘掉得干净,就让梦停留在最美丽的位置———所谓最美丽的位置,并不一定是最快乐的位置,最痛苦的位置也行,最忧伤最煎熬的位置也可以,只是排除平庸……”在“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的话语面前,重温这样的语句,足以让我们懂得,足以让我们产生景仰!
写作是史铁生寻找道路的方式,正如他所说:我其实未必适合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有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在物欲蔓延的当下,史铁生及其作品中的人物,就像是精神秩序的守护者,在提醒人们思索活着的意义,让我们走上更高远的精神空间。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哪里?其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熟悉史铁生作品的读者,大都能感受到其中浸润着深邃、高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在对这些形而上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我们可以发现,史铁生对关乎人的生存的根本问题有着远远超乎其他作家的敏感,有着清醒自觉的终极关怀意识。
“人类是要消亡的,地球是要毁灭的……我们的一切聪明和才智、奋斗和努力、好运和成功到底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在这样尖锐和直面现实的问题中,史铁生给出的答案是:过程。
当下社会竞争之激烈,人人可以感知,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好地处理精神追求与生存竞争之间的冲突和悖谬,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虚无主义盛行,信仰失落,心灵空虚和物质主义猖獗,崇拜物欲,追求享受。隐藏其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样是精神信仰的问题。但是,当你读过史铁生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给了读者一种开阔的眼光,也使读者的心灵有了方向。
史铁生远去了,“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更高。”
朱四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