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千年古城都江堰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

2013年10月15日 05:15
来源:重庆晨报

随着高铁开通等推动,都江堰在科技兴旅、文化兴旅的要求下有望打造成国际化旅游城市

《索桥薄雾》 刘筱英 摄

《雪山靓影现古城》 向力民 摄

提起都江堰,想必大家对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会陌生。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设计督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四川盆地的天府之国,至今仍在发挥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这座仅有不到100万人口的城市,正借丰富的人文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城市规划建设,打造一个充满朝气的国际化旅游城市。

11日,重庆晨报记者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采访团,亲历千年古城,为读者带来一个全新的都江堰。

目标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近两年时间里,都江堰紧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70亿元,占都江堰市总体GDP的30%。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都江堰坚持突出“拜水、问道”旅游核心主题,围绕“川西旅游门户城市和成都大青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核心”发展定位,统筹推进青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城市旅游、国际山地运动旅游区、田园体验旅游区的“四大精品景区”规划建设。

“没有一天PM2.5超标”

在都江堰,常常会听到人们嘴里念叨这样一句话:“今天又多活了两小时。”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都江堰有什么神秘之处,每天可以有26个小时的时间么?原来,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使得人均寿命有所加长。

据统计,都江堰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比全国人口平均寿命高出5.7岁,在这里生活的人相当于每天都“多活”出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都江堰达到全年零铅,没有一天PM2.5超标,全年平均气温15.2℃……尽管这个城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环境是旅游业第一面貌,必须坚持环境兴旅。”都江堰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局长高成君给出了答案。

把高铁建在了地下

在都江堰的城市中心,是著名的离堆公园,当年李冰凿山成离堆,把岷江之水引向四川腹地,岷江的入水口处,也被人称为“宝瓶口”。如果说,岷江水自宝瓶口进入,成就了天府之国,那在离堆公园不远处的另一个入口,则是将会给都江堰带来巨大发展的另外一个“宝”。因为它正是都江堰高速铁路的进出口。

铁路工作人员介绍说,高铁进入城区范围内后铺设在地下,为的是节省城市地表空间,同时又不会因为站台设在城市中心而让铁路的噪声成为市民的“心头之患”。

满足“候鸟式”旅游

而继南充至都江堰直达动车开通后,前不久重庆至都江堰的动车旅游专列也相继开通。重庆至都江堰的票价为112元,3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花15元就可在50分钟内到达成都站;同时,仅6分钟即可到青城山景区。“很多重庆的游客会选择周五坐高铁过来欢度周末,周日安排了两趟回渝的班次。”铁路工作人员介绍说。

高铁开通让飞机费用高、火车时间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是都江堰“候鸟式”旅游的一项拳头设施。所谓‘候鸟式’旅游即游客反复性、周期性地前来旅游,这样既打破黄金周人口集中旅游的瓶颈,又解决了景区平常门可罗雀的情况。“高铁无疑是那些隔三差五就光临都江堰休闲游客的重要工具。”

用科技文化来兴旅

在都江堰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进程里,除了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外,还按照科技兴旅、文化兴旅、改革兴旅等要求,狠抓旅游业的高端发展,加快向国际旅游城市转型。

在科技兴旅方面,300个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点、景区数据中心等建成;相关单位相继建成旅游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智能化语音自助导游系统、一卡通等也相继启用。“旅游营销目前也已融入网络、手机、微电影等新兴媒体的科技营销方式。”在文化兴旅方面,相关部门深入挖掘“水利文化、道文化、大熊猫文化、财神文化”等文化品牌亮点。推进了灌区文化陈列馆、道源博物馆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同时,清明放水节、都堰夜啤酒节、灌县大庙会等节庆活动也让游客体验了有趣的当地文化。

重庆晨报记者 王寒露

凤凰时尚微信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