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花甲民间艺人巧手微缩颐和园六古建

2012年02月21日 11:16
来源:千龙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图为杨增华创作的微缩版宝云阁

63岁的杨增华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自己的双手“复建”圆明园。

听着挺悬乎?但杨增华挺有信心。他所说的“复建”,是用自己独创的古建微缩技艺再现圆明园的历史盛景。

作为先期的试验,杨增华已经成功微缩了颐和园的宝云阁、“四柱七楼”的牌楼、寄澜亭、留佳亭、秋水亭、清遥亭等6座古建,并由此获得了北京农民艺术节民间艺术品评比优秀奖。

这位海淀民间艺人,目前正在广招学徒,力图完成用微缩技艺再现圆明园亭台楼宇的梦想。

民间艺人独创古建微缩技艺

杨增华,海淀六郎庄人,打小就对中国古建筑着迷;16岁开始学习木工和木刻,掌握了古建的“石木瓦力土,油漆彩绘糊”技艺。凭借古建手艺,他还曾参与过万寿寺、颐和园的古建修缮工程。

“修古建有修古建的规矩,楼、台、殿、阁怎么建,都有一套固定的口诀。”采访时,杨增华现场说了几套口诀,诸如“冲三跷四铁半椽”“柱高一尺柱顶一寸”“窗户离不开方”“麻钺梁六分头”等等。这些外行人听如同“天书”的口诀,在杨增华看来都是古建修建的“秘籍”,“掌握了口诀,修古建不是难事。”

杨增华琢磨微缩古建还是近几年的事。“有人主张复建圆明园,这得是多浩大的一项工程!我心想着,如果能用一种办法把当年圆明园的建筑一一再现出来,不也能起到复建的效果吗?”

如何“复建”,杨增华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用古建木工的技艺,辅之以木刻的技艺,按比例缩小,重现圆明园古建。”

这个想法可行吗?当过古建木匠、会木雕的杨增华决定试一试。首先就从人们熟悉的颐和园开始。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微缩 颐和园 民间艺人 北京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