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走进四川“挂面村” 看挂面是怎样做成的

2012年01月31日 14:41
来源:中国旅游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梳理面条的动作犹如拨动琴弦

18道工序需要18个小时

“中江挂面要经过和面、划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的‘磨练’。”

中江挂面第五代传人钟全德介绍说,面条虽小,但是却要受温度、光线、水源的影响,前前后有18道工序之多,因此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手工制面是一门纯粹靠天吃饭的传统工艺,制面者首先要考虑的是气候因素,根据日照和空气湿度选择开工时间。通常在天晴的情况下,和面、划条要从下午四点开始进行,当天晚上做面师傅不能睡觉,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次高强度的劳动。

抻条和上竹环节,必须在次日的凌晨完成,而最后的晾晒则要放在中午太阳高照时。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出成品,要经历18个小时。

盘条

架面

挂上去,垂下来,手指粗的面条就变成了细丝

 

包装

4米长面晒面犹如“高空作业”

4米长面,真的是挂出来的。这样一根手工制作的面条,可以拉伸到4米长,不仅不会断裂,而且粗细均匀、细如发丝,让人看了十分惊奇。也正因为这个长度,晒面的架子也要4米多高,每当晒面时,就会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搭起特制的梯子,像踩高跷一样在架子上劳作。这种起早摸黑的辛苦活,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吃得消了。

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中江挂面虽然一次次走上全国和国际舞台,但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它也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生存危机”。如何将文化遗产转化成文化财富?作为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这项古老传统工艺,正寻求一种传承与发展的突破口,“力求让这门老技术创造出新价值。”钟全德说。

相关链接:

空心挂面中江空心挂面为远近闻名的四川土特产,手工精制,条细如丝,粗如韭叶,神奇而中空,堪称一绝。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去年又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中江挂面 盘条 制面 四川挂面村 四川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