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人文风情 细数老北京最火著名中药店
前门大街上的长春堂老店
5、 长春堂
长春堂于1795年在前门大街长巷头条北口开张营业,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清乾隆年间,山东招远县人孙振兰,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起家,创办了“连家铺”(长春堂药店前身)。20世纪初,他的第三代孙崇善(号三明,因其做过道士,人们又称他为“孙老道”)积极组织力量研制了“避瘟散”和“无极丹”,深受国人喜爱,并远销泰国、缅甸、印尼等国,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老掌柜反感日货倾销 自制“避瘟散”
上个世纪初,日本将大批日货倾销到中国来,其中最扎眼的就数它的清凉闻药“宝丹”和祛暑药“仁丹”了。孙掌柜对日货的泛滥非常反感,同时也进行了思考,认为自己的闻药卖不过日本的,说明自家的还有欠缺,应当在改进闻药质量上下大工夫。这之后的几年里,他不惜成本,请名师做实验,经多次研制,“避瘟散”终于来到世间。此药的研制成功不但可以和日本的“宝丹”抗衡,也为未来买卖的大发展奠定了实实在在的基础,为使长春堂成为真正的“老字号”,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至三十年代初,华北地区每年都有“虎烈拉”出现,因为缺医少药,情急之下人们就拿来“避瘟散”救急,没想到几小盒药面冲服后竟发生了神奇的疗效。这个消息迅速在民间传开了,北方山东、河南、山西、河北、东北几省“避瘟散”销量大增。一盒小药赚不了几个钱,可架不住量大。长春堂也就在此时开始大规模扩大厂房和招兵买马,长巷下头条51号到57号院落,包括出北口把角儿开于鲜鱼口街的门面房,这其中多半都是那一时期置买下的。
从此,长春堂的名声和资本迅速隆起。据有人统计,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长春堂“避瘟散”只卖三四万盒,四五年后卖到十五六万盒,而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每年都卖到二百五十万盒以上,1933年竟卖到四百万盒上下。其生意不仅做到华北、华中和华东与西北的一部分,连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畅销起小小的“避瘟散”。从这时开始,长春堂真正跻身于北京城“老字号”、“大买卖”的行列之中。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