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街西湖路 夜市里看老广的市井百态
今天的西湖路,部分骑楼下的大红色“拆”字显得格外抢眼。最近,西湖路也因这个字而又一次受到社会关注。对于老广来说,这条老街到底意味着什么?封藏着怎样的历史记忆?最近,走访西湖路,在繁华商铺和密集的居民楼中,我们仿若搭乘一部时光机,在美丽的灯光幻影中搜罗答案。
最早花市:迎春花市
和西湖路有关的名词,“迎春花市”不得不提。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迎春花市,源于古代广州的花市、夜花市。南汉时期,海珠区(俗称“河南”)一带是种植花木的地方,现在,海珠区的滨江路还有“花洲古渡口”石碑为证。
花市源于明万历年间,当时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后来,在今中山路和北京路交界处出现夜间花市,使越秀花市成为广州历史最长的花市。老广州熟悉的西湖路一带花市已经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时称“花圩”。
广州花市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广州南郊就已出现专业种花出售的花农,到明清之际,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已形成花农卖花的经营性“花墟”花市。一年一度的除夕花市,就是由此逐步形成的。但真正有意识地作为迎春花市,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的传统,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点档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用竹竿搭成牌楼,名曰:迎春花市。从腊月廿七、八到除夕夜,一连三天三夜。从60年代初开始,分区开设花市,花档多达2000个。此外,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等大小公园,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夕“迎春花市”是广州特有的节日民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象征着吉祥如意、生活美满,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文化。
西湖路花市的前身是“双门底”花市,1956年就开始承办花市,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花街,几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据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明代五羊门(今黄沙后道谊园处)对岸有称花渡头者,“广州花贩载花入城,从此上舟”。十九世纪的咸丰、同治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成为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当时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也依旧人来人往,穿西装的“东山少爷”和穿旗袍的“西关小姐”也去花市凑热闹。现在越秀区每年的花市仍然是在西湖路举行。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