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老厦门的味道 曾经沧桑如今却风华正茂

2012年03月23日 11:38
来源:玩家旅游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爱上老厦门

高振碧 知名电视纪录片导演、人文学者

厦门,历来是闽南华侨下南洋的主要码头,也是侨汇流向故乡的主要埠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大量的华侨游资促成了厦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老城改造。以开元路、大同路为发端,形成了具有南洋侨居地印记的“骑楼街”(厦门人称其为“五骹记”)建筑。街道两侧商店仿照欧陆建筑南洋化的外廊式结构,立面相接、廊柱相连,这种把人行道置于楼下的建筑形式,在南方暑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台风天还可以避风,营造了清凉洁净、方便舒适的经商购物环境,颇受各方好评,逐渐成为20世纪初厦门街道建设的一种模式。来相继建成的思明路、中山路延续了这种建筑风格。

近一个世纪以来,“骑楼街”已经溶入闽南乡土文化符号并形成了厦门老市区的标志性风貌。游厦门,不看骑楼街,不感受它那天人合一的创意,我以为会是一大缺憾。

厦门岛上靠近鹭江码头的地方,自古聚居着来自老同安出名的“三大姓”:石浔吴、丙洲陈和后麝纪。他们把故乡的饮食习惯和美食带到厦门竹树脚,逐渐孵化成厦门人的饮食习俗,像油葱粿、烧肉粽、蚝仔煎、芋包、封肉、马蹄酥、贡糖、糖葱饼、蚝仔粥、蟹粥等不胜枚举。20世纪初,又有大批闽侯、福州的“三把刀”(即菜刀、剪刀、剃头刀,指厨师、裁缝、理发师)来厦,福州口味被引进鹭岛。

人气潮涌的街市,南来北往的“胃口”云集,结果沿着鹭江到浮屿角,赖厝埕(即今大元路)开元路和大同路这一带,餐馆酒楼林立,小食摊担成行。于是,在厦门的老市区积淀出许多令本地人交口称道,让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名吃名点和久盛不衰的饮食老字号。在这里,吃的学问被放大,文人雅士把它冠以“食文化”的美名,成了厦门人写在餐桌上的表情。到厦门,没有人会拒绝美食的诱惑,我和朋友常到小街小巷里,寻觅飘散着海鲜美味的大排档,尽情感受“口福”滋味。

厦门作为中国最早出口茶叶的口岸,到处可见茶庄,随地可闻茶香。厦门饮茶之风盛行,因为在这里饮茶是一种享受。不论官场私宅、街市坊间,也不论贵贱高低,男女老少都把茶事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课来对待。饮茶在厦门被称为“泡茶”,老街深巷中的厦门人更习惯叫做“呷茶”,这含有“品尝”的诗意。厦门人喜欢三两个人围坐一起喝茶的感觉。一张低矮的小桌仔,一只大小可握于掌心的紫砂茶壶——“小掌罐”,几只小杯,一碟蜜饯、贡糖、花生糕之类的茶点,一桌一天地,一杯一乾坤。街头巷尾的茶桌仔是厦门人舒展心境的好去处。外地朋友说这是厦门人慢生活的写照,我认为这是厦门人善于调适自己的表现。喝茶绝不误工,喝茶真见和谐、喝茶净长灵性。有宾朋好友来,乌龙茶入紫砂壶冲泡,情感尽在茶香里。来厦门,不能不随俗陶冶一把。闻香、舌舔、口含,让琼浆如潺潺细流沁润心田。我想这举止温文

尔雅,谈吐都细声细语,可谓大俗不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