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湖北土菜馆 随性自在的草根滋味

2012年06月28日 16:31
来源:江苏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当地美食也是融合南北,受着码头商埠文化的感染,各种小吃丰富,各种夜宵发达。武汉美食暗含着武汉人的气质:平实、热闹,充满世俗世界的烟火滋味。

武汉美食街

吉庆街——“一个可以睁着眼睛做梦的长夜”

吉庆街(图片来源:微图)

吉庆街(图片来源:微图)

在许多人心目中,武汉草根美食的聚集地是吉庆街。20多年前,邓景华就住在吉庆街,见证了整条街的兴盛:“当时这条街最有名的几家餐厅是歪歪、方方和园园,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晚上都能在这里见到打架的——武汉人脾气火爆,深受码头文化影响——现在这种场景已经见不到了。”

吉庆街名声大噪多半源于池莉的小说《生活秀》,来又拍了同名电影。在小说里,池莉如此形容:“吉庆街是一个鬼魅,是一个感觉,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漂泊码头;是一个大自由,是一个大解放,是一个大杂烩,一个大混乱,一个可以睁着眼睛做梦的长夜,一个大家心照不宣表演的生活秀。” 每到晚上,这条不长的街就开始复活,几千张简易圆桌板凳摆得密密麻麻,鸭脖子主打,各种凉菜热菜搭配,又有民间艺人驻场,家家都生意火爆。

钱继权现在是北京某家餐厅的总经理,20年前,他则是武汉吉庆街上的歌手,艺名叫黄毛。这是吉庆街的妙处,人们坐在路边吃饭,各路民间艺人穿梭其间,可以点歌献唱。黄毛回忆说,当时的吉庆街藏龙卧虎,还有吉庆街“四大天王”,人们又分别送给他们绰号,分别叫“老通城”、“麻雀”、“黄瓜”、“潇洒”;后来又海选出“四小天王”。这些混迹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龙鱼之间的艺人,每一个都身怀绝技。

2012年3月,整修一新的吉庆街重新开业,红墙回廊,挑檐窗花,颇具清末民初建筑特色,还在内街设置了专为艺人表演提供的舞台。改造后的吉庆街,扰民问题基本解决了,治安环境也明显好转。然而在邓景华看来,这里已经失去了吉庆街特有的那种热闹质朴的气质。

吉庆街的老店大多还在,只是限制了露天摊位的区域,旁边的新街则完全没有露天摊位。到了傍晚,这里依然人流如织,深夜之后也是人声鼎沸。然而当地的餐馆经营者感觉,生意已经大不如前,许多新来的餐馆支撑不下去,只好关门停业。

武汉滋味“不服周”

武汉作家张执浩住在武昌,从窗户望过去就能看到黄鹤楼。提及武汉的城市风格,他用了一句武汉方言:“不服周”。这是一句古语,源于几千年前的周楚之争,武汉地处楚地,被周朝统治,楚人却从未服过周,于是“不服周”传承至今。

“不服周”的意思是“不服气,不认输”,言语中带着混世界的执拗,而武汉美食文化中也处处透着这种气质。武汉美食众多,然而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起热干面,而非武昌鱼、洪山红菜苔和排骨藕汤。这源于热干面的霸道,每每坐在路边吃热干面搭配蛋酒的时候,总会在心中升腾起不服周的气势。

过早还有许多霸道之选,比如一份鱼糊汤粉,配上一根油条,这是吃鱼不见鱼的典范,据说最好吃的一家是户部巷深处的徐嫂鲜鱼糊汤粉。

吃了一通武汉美食,最大的特色原来是“重口味”,以至于一个北方人经常要叮嘱厨师“少放盐”。实际上,武汉的重口味不单可咸可辣,还少不了胡椒。四季美的汤包和严氏重油三鲜烧卖都算是重口味。四季美汤包与苏式汤包无二,同样是皮薄、汤多、馅嫩、味鲜,能变换出多种口味。用了大量猪油的严氏烧卖,肉丁鲜甜,泛着猪油香,糯米则饱饮肉汁的味道,入口即化,皮薄透光,有韧性。像这样的过早,从早上卖到中午,售完即打烊。

武汉人永远热情好客。每次去武汉之前给当地朋友打电话,对方的口头禅是:“来到武汉,一碗都是我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由我来搞定。武汉人的洒脱、不羁、豪放和可爱也全在这句话里。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菜馆 滋味 武汉 土菜馆 湖北 旅游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