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走进六朝古都南京 感受金陵神韵(组图)

2012年02月01日 09:00
来源:《Voyage新旅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城西人文深味

家住六朝烟水间

到汉中门的时候阳光正好,抬手看了看表,距跟薛冰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早一个小时,离约定的地点——莫愁湖边的咖啡馆也并不远,索性坐在城墙下晒一会太阳。

六朝古都

遵照南京“显山,露水,现城墙”的规划原则,每逢一处独立的城门,都会遇见一处或大或小的城墙公园或市民广场。身两处三棵成帮的银杏树颀长丰硕,顶着大团金黄灿灿的树冠在微风中闪耀着炫目的光泽,身前的桂花树虽然已过花期,却依然飘散着暗香,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目之所及的草坪边缘,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父母的陪伴下遛兔子,静默的城墙下,生活千百年来就这样慢慢流淌。

薛冰的家住在莫愁湖边,诚如他那一本《家住六朝烟水间》的立意,当我抛出第一个关于南京贵族气的问题时,他笑答道,“南京没有贵族气,只有烟水气。”

这烟水气,恐怕还要从城西清凉山的文脉说起。

吴敬梓说南京“菜佣酒保都有烟水气”并不为过,在那个精神生活可以击节称赏的的时代,清凉山就是精英文化的源头。南朝宋武帝在清凉山建离宫;五代时杨吴在此建兴教寺;南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宫……清凉山素为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垂青之所,乌龙潭更是历代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家园。住在清凉山上的魏源讲乌龙潭,“林阴横满地,夜影忽过墙。忘却月已转,翻移树易长。积雨有余气,老荷始自香。空林如积水,清夜意难忘。”如今的乌龙潭公园虽已很小,再看不到黑龙出没,却因为众多遗墨而成为历代文人永久的凭吊所在。

六朝古都

薛冰说,石头城本是军事区,当时的石头城是骑在长江上的,就像现在的采石矶和燕子矶,占据着重要的军事要塞位置。到了六朝以后,特别是南唐,长江逐渐西移,石头城的军事地位慢慢退化。在此之后,很多诗人纷纷到这里来怀古,留下诗文,石头城才慢慢变成文化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顺而成为南京的一个文化区。

“随园是袁枚建的,袁枚在当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巴金、茅盾这样的文学泰斗,他在这儿,全国的文化人都要到这儿。袁枚很重视生态保护,随着自然的地势修建这个园子。这个园子是没有围墙的,谁都可以进来玩,谁都可以到园子里采果子,谁都可以在墙上写诗。到了乾隆以后,道光年间,写《海国图志》的魏源就住在清凉山下的龙蟠里,写《校庐抗议》的冯桂芬当时在惜阴书院当老师,就是现在的江南图书馆,在魏源家的对门。这个江南图书馆是当时的两江总督征得朝廷同意官方修建的,花了几十万两银子买书,包括很多大藏书家的书,这些书到现在还是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底子。后来南京大学在这里,金陵中学在这里,南京师范大学还要近,河海大学更近,直到变成一个大学区,成为今日精英文化的聚集地。”

从清凉山回到近在眼前的莫愁湖,薛老讲的掌故脉络清楚,妙趣横生:“莫愁湖一开始是借了六朝南齐莫愁女的名,在梁武帝的《河中水之歌》中就有这个美丽的传说。之后关于莫愁女的景点越修越多,也增添了更多引人入胜的传说。很多人来看、来玩,再写出很多东西,这个文化积累越来越厚,就有了今天这个诗意盎然的莫愁湖。”想来莫愁湖的一瓢水里都应该荡漾着诗文,而那些亦真亦幻的传说故事才是莫愁湖的灵魂。

撰文/郝曼宁摄影/Boaz kris 胡宜尚施展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南京 秦淮河 六朝古都 城南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