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中餐开始模拟西餐,它已经换了一个模样,比如从21世纪初才开始流行的创意中国菜。就像100年前,人们在门上悬挂松柏模仿西方,如今的先锋派厨师们在盘子里作画,在传统的菜肴里加入一些罗勒、香草或者藏红花,在中国豆腐里掺入奶酪,在酱汁中添加一点鱼露与柠檬。这不是模仿,而是创新。
肥鹅肝配老油条
肥鹅肝配老油条
主料:永和油条1根、法国大鹅肝60g
制作:
1.将油条切成两段,放盘中待用。
2.在鹅肝两面拍上脆粉,用煎锅把鹅肝煎至外脆里嫩,放在切好的油条上。
3.取锅,下姜、葱、辣酱等调料,调成鱼香汁淋在鹅肝上即可。
特点:西餐中做,将中餐中最普通的油条与法餐最极致优雅的鹅肝搭配在一起,极具味道。
制作关键:在煎鹅肝时,要用三四成的火候,让鹅肝外酥里嫩,酱汁的味道要浓厚。
我试图寻找一份100年前的春节菜单。1910年,宣统二年,末代皇帝溥仪那年4岁。按照惯例,皇室会在太和殿举行国宴,招待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节,出于礼节,皇帝只会亲临而不进食。宴会菜品极尽奢靡,据记载,“太和殿大宴原设宴桌210席,用羊百只、酒百瓶。”事实上,4岁的溥仪也没有吃什么东西。
那一年的上海,已经流露出关于春节的某些洋派的气质。春节当天(2月10日)出版的《申报》上有一篇杂谈:“新年各处同也,而上海之新年特别者:门上悬松柏,西例也;贺岁穿貂褂,京式也;体面商人元旦必手笼箭袖,仿宫派也;地方绅董初三日穿补褂拜年,忘忌辰也。”
春节之食,即便在动荡的帝国末期,也未曾改变其面貌。阖家、祭祖、团圆、互道新禧,都是必然的路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食是奢望,这一年国家战乱、割款、瘟疫,能够吃一顿饱饭已经是安慰。
25年之后,一位作家写下一段关于中国人与食物之间的文字。他说:“如果说中国人非常重视某种东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学习,而是食物。”这个人是林语堂。
100年之后,重新打量我们春节的食物,早已经极大丰盛,人们开始为吃什么发愁。春节,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个快乐的节日,而是忙于各种应酬、饭局、交际、酒杯与饭桌之间,牌桌与酣睡之间,美食不再是那根“定海神针”,更像是麻将中的骰子,如果它转到的是“1”,你该吃什么?
还是按照传统的模样,模拟一餐中国的宴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孟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