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旅企“走出去”机遇良好 非国有制旅企被寄予厚望(1)

2011年12月07日 09:09
来源:中国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2月2日,中国旅游协会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2011年度旅游集团营业额20强排名》,中国旅游研究院同期发布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国旅游企业国际化成长--回顾与展:1979-201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旅游企业在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时所遭遇的瓶颈和出现的转机。

2010年我国公民出境前十五名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2010年我国公民出境前十五名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走出去”机遇良好 旅企主体实力不强

报告指出,近两年来,我国旅游企业海外并购频繁,投资规模增长。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82美元,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年对外投资678.1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057.35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处于大幅增长时期。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正迎来一个良好的机遇,处于大发展时期的前夜。

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出境游总量发展迅速及其巨大的消费能力,以及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为旅游企业的“走去出”提供动力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客观地认识到 ,“走出去”的旅游企业也存在着主体实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走出去”旅企以国企为主 整体缺乏实际举措

就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跨国并购起步早,是“走出去”的主体,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如国旅、中青旅等大型国有企业,在80年代和90年就开始在香港以及海外布点。目前国旅在海外设有11家子公司,其母公司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入1100万人元人民币设立全资丹麦、荷兰、比利时。在商务部公布的《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中可以看到,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第21位。2008年港中旅和广东粤海集团排到了第22和23位。而随两年的排名则不再有旅游集团出现。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但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动作较少,除锦江、海航等少数企业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太大的实际举措,投资力度不大。

中国的旅游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时候,需要企业不断去适应国外市场经济的环境。在这种市场化的环境中,国有企业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这种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的格局还往往容易因为监管乏力而造成经营不善。世界银行1997年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指出,中国对外投资“潜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少对外投资的适当监管。国家资金有时被浪费到不适当的项目,根据一些报告,1/3的中国对外投资是亏损的”。

然而,中国在对外旅游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的进程中,又恰恰是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比如对外旅游直接投资额较大的首都旅游集团、上海锦江集团、国旅集团、中旅集团等都是国企背景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的旅游企业中,多数经营状况基本处在维持状态,经营绩效并不理想,总体盈利能力不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